杂技四小花
杂技古称“百戏”,属于散乐,兴于西周,盛于汉代。东汉时临泉境内设同阳、阜阳、固始三个侯国,杂技演艺初露端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临泉出土了一件西汉时期的陶戏楼,其上塑有杂伎俑,由此可推断,当时在临泉大地上已出现了杂技活动。明代中期出现“一撮毛”过河刀山,在临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临泉大地上深厚的传统杂技底蕴被激发出来,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杂技、马戏、魔术习练、表演热潮。
临泉民间杂技马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生活气息浓厚,既体现中原的粗犷,又兼含江南的柔媚,具有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新、奇、巧、险”的艺术特色,具有观赏性强等特点。目前,全县有专业杂技表演团队1200支,从业人员20000多人,年收入3亿多元,成为临泉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临泉县有6所杂技学校,侯杰和父亲侯忠义于2009年建立的临泉县豪杰杂技艺术学校是最早的一所。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学校为孩子免费授课,包吃住,只收取生活费。当记者走进位于安徽省临泉县城东街道的豪杰杂技艺术学校,数十位学员正在认真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学员们紧咬着的牙齿、脸上密布的汗珠和长时间用力而微微颤抖的手臂,无声地诉说着杂技训练的艰辛。
然而在这群孩子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冯家四姐妹,四姐妹大的14岁,最小的才8岁。面对艰苦的训练,在四姐妹的脸上只能看到一种坚毅的眼神。她们不怕辛苦,认真地去完成每一个训练动作。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技巧,早日走上专业演出的舞台,来改变家中贫困的生活。校长回想起四姐妹家中的一幕,至今仍印象深刻。“一间土房子,一家8口人靠父亲一个人的打工收入支撑。奶奶卧床,爷爷照顾着家里6个孩子。”姐妹4人先后到杂技学校学习,几年过去,基本功已经比较扎实,再假以时日被专业演出团队选上,便可以成为专业杂技演员,拿工资改善家庭生活了。
临泉县城东街道豪杰杂技艺术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72年的安徽省迎仙马戏团。发展至今学校先后参加四届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共获得各类奖项20余项,20年来,从学校走出去的演员已为国内外观众演出两万余场,先后参与过电影《红姑寨恩仇记》《大相国寺》《艺魂》的拍摄。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临泉的杂技表演团体遍布全中国,有杂技演出的地方,几乎都有临泉人的身影。如今,临泉杂技演员的足迹已经遍布美国、埃及、泰国等国家。“临泉杂技,已经从以前的‘走四方’向‘走出国门’和‘登上殿堂’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理想)日前,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阜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安徽省民...
临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