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老人的爆米花人生
一团红红的炉火、一台鼓风机、一台葫芦状的爆米花机、一条长长的布袋……
传统手摇爆米花是不少人童年的记忆,也是一种让人怀念的小食品。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老式爆米花在街头巷尾几乎销声匿迹。近日,社区记者途经达城凤凰山北岩寺,有幸遇见了这样一位老人,他从事传统手摇爆米花已近50个年头,加工的爆米花有数十万罐,至今,手摇铁机罐依然与他天天相伴。他叫王明忠,今年76岁。
社区记者看到,在老人摊位前已有不少市民围观等候,王明忠用碗将黄灿灿的玉米装进爆米花机中,然后封紧机盖,放在红红的火炉上,手握摇杆不停地转动并眼观气压表。十几分钟后,将爆米花机与一长筒袋子连接,只听到“嘭”的一声爆响,长筒袋被气“吹”得胀鼓鼓的,浓郁的爆米花香味便四处弥漫……
“真的好香哦,传统的爆米花原汁原味,与超市的就是不同。”一位家住达城小北街的大妈说,童年时的爆米花让她十分难忘,每次见到摇铁罐打“包谷泡与炒米”的师傅,都要缠着母亲买一大包回家与弟妹们解馋。“前几年,滨河游园州河边也有摇铁罐打爆米花的,近年来,城管查得紧,再没有见过。”一位中年女士接着说。
社区记者看到,王明忠的爆米花摊上标有:原味爆米花10元一包,奶油爆米花12元一包,炒米12元一包,瓜子10元一包,炮果筒6元一袋,炒米糖25元一斤。“师傅,给我一袋奶油爆米花。”“老人家,我要一袋炮果筒”……不少市民纷纷购买,个个开心而去。
王明忠老家原在达县双庙镇农村,家有三兄妹,他排行老大。王明忠十五岁时,我国正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为了求生存,王明忠一家吃过树皮与草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多挣工分,王明忠和年轻村民们常抬巨石干重活。“那日子真的很苦,累一天下来,工分才值一两毛钱。”王明忠摇头笑着说。
由于家庭贫穷,王明忠30岁后才经人介绍与妻子成亲。成家后,王明忠见打爆米花的生意好,香甜可口的爆米花是不少村民和小朋友们的最爱。1976年,王明忠与父母商定后,将家中一头150多斤的大肥猪卖掉,用90多元钱购回了一台手摇爆米花机,农忙时与妻子务农挣工分,农闲时,王明忠便挑着爆米花机走乡串户做生意。“那年月,农村人没个手艺,日子是很不好过的。”王明忠说。
王明忠与妻子育有一儿一女,为了两个孩子上学,20年前一家便移居来到达城。来达城后,王明忠一家居住在南城租房内,爆米花摊也先后摆在南外三岔路口和凤凰山上。为了拉工具方便和爆米花品种上的多样化,王明忠先后购买了三轮车、膨化机与柴油机等。
王明忠告诉社区记者,他在凤凰山摆摊已有11个年头,平时生意较清淡,但周末上山游玩的市民多,生意相对较好,如逢年过节和元九登高,爆米花有时还会供不应求。
如今,王明忠已年过古稀,老伴两年前也离世,未成家的儿子现在外打工,女儿也面临高考。每天清晨,王明忠5点过便起床,只要没雨,早餐后便将膨化机、火炉子、摊位板、坐凳等搬上三轮车,前往凤凰山摆摊,中午便在火炉上用砂锅煮饭吃,下午5点后才收摊回家。
当社区记者问老人有没微信时,王明忠掏出手机说:“加嘛,我微信名叫‘诚心’,‘诚心’就是无论干什么事都要诚心诚意,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特别是做生意,更要讲‘诚心’二字。”□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赵明阳
新闻推荐
本报德州4月19日讯(记者张磊通讯员滕兆来)常言道“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而德州夏津县的张某却偏偏心存侥幸,...
夏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夏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