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的变化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唱的就是我的家乡安徽凤阳县,解放后,凤阳人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吃饭问题还没从根本上解决。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私下将土地包产到户,后来在全国推广,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印象里每年冬季农闲,大人带着孩子成群结队为吃饱饭或奔波或卖艺。最普遍的是唱扬琴戏,在当地,扬琴戏远比凤阳花鼓流行。运气好的话,当地生产队会把艺人留下来,全队的大人、小孩都来听,一晚上可得2 元钱。但艺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只能挨门逐户地跑。
当时隶属凤阳县梨园公社的小岗村社员实在过怕了这种日子,1 9 7 8 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村里1 8 户代表聚在一起开会,决定私下包产到户,并在分田协议上按上手印,相约:“哪个因大包干进大牢,全村人把他的孩子养活到十八岁。”这种大包干的办法果然奏效,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一年,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 9 5 5 年到1 9 7 0 年1 5 年的粮食产量总和,自1 9 5 6 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1 2 4 8 8 公斤公粮。当地干部知道小岗村包产到户后,大惊失色,将问题层层往上反映。正当小岗村农民紧张不安的时候,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来到小岗生产队,挨家挨户看了一遍,只见各家各户能装粮食的东西都装得满满当当。看过之后,万里高兴地对小岗干部和群众说:“你们这样干,形势自然会大好,我就想这样干,就怕没人敢干。你们这样干了,我支持你们。”
对于多年吃够苦头的小岗农民,万里的讲话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他们高兴得快蹦起来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社员急忙回家炒花生,把炒好的花生送到客人面前,一把把往客人大衣兜里装。
万里的小岗之行,肯定了包干到户,使凤阳县的大包干责任制,在进一步完善中迅猛发展。1 9 7 9 年,凤阳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 .2 亿多公斤,比1 9 7 8 年增长4 9 %,人均收入达1 5 0 元,比1 9 7 8 年的8 1 元增长8 5 %。仅一年时间,就摘掉逃荒要饭的帽子。1 9 8 0 年5 月3 1 日,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之后,凤阳县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经验在全国推广,小岗生产队一下子全国闻名。
我从1 9 8 6 年离开家乡,平均一至两年回去一次,每次回去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许多繁华的小城镇拔地而起,凤阳县城的高楼鳞次栉比。昔日农村的茅草屋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漂亮的小楼。高速公路通到了小岗村,村里建起了工厂,近年来还发展了观光农业。我大哥感叹:是共产党的领导让凤阳人民结束了吃不饱饭的日子,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宣传部 梅方义)
新闻推荐
湖上升明月今年九月份可以开放!涂山路东延后与南湖路有交口吗? 新媒问政一周摘要
百年老站蚌埠火车站。记者陈昂摄繁忙的千里淮河蚌埠港。记者陈昂摄如果你有政策要咨询?有...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