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歌手唱出“夜青岛”小调 安徽兄弟歌手一晚辗转岛城数十家饭店 用歌声给他人送去欢乐和感动
歌助酒兴,酒伴歌饮。褪去白天的喧嚣,夜幕掩映下的城市里,一家家小酒馆内,呼朋唤友喝酒撸串的市民,正在尽情享受着生活。来自安徽凤阳的邓传武、邓传胜兄弟俩,辗转穿梭于各个酒馆,用手中的吉他和低沉磁性的嗓音,为酒客们助兴。或许是歌声,也可能是其中某句歌词,每一名点歌的酒客,都能与他们找到共鸣。每晚7时许上岗,直到次日凌晨2时,这对自诩为草根歌手的兄弟,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前昨两晚,本报记者跟着他们,见识酒后百态,见证着夜青岛的发展。
/起/源/
随身听是音乐启蒙教师
一支话筒、一把吉他,便是来自安徽凤阳的邓传武、邓传胜兄弟俩在青谋生的全部家当。哥哥邓传武1979年出生,弟弟邓传胜则出生于1982年。说起献唱谋生的起源,性格更为外向些的邓传胜笑着称是没有其他本事了。从小,兄弟俩就喜欢音乐,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网络也不普及的年代,收音机、随身听是他们最喜欢的物品。买来磁带,插入随身听内,再配上耳机,这样“拉风”的装扮,激发了邓传胜对音乐的执着。也正是得益于随身听,才让他们有了音乐启蒙。跟着磁带里的歌手哼唱,兄弟俩慢慢摸索出了唱歌的技巧,也熟记了不少歌曲的歌词。
为了能更加顺畅的哼唱,邓传胜买来了一把吉他,跟着教程自学。没多久,他就学会了弹吉他。有一段时间,他对吉他爱不释手。
/曾/经/
一度以开大货车为生
早几年毕业的哥哥邓传武,在家人的安排下考取了大货车驾照,待邓传胜毕业后,家人也安排他考了驾照。兄弟俩开一辆车,南上北下运送货物。“当时我们从安徽就开车来过青岛,从极地海洋世界拉了一批货回去。”开大货车风餐露宿的辛苦,让兄弟俩有些吃不消。虽然开车途中也会听歌、唱歌,但他们却不敢想象未来。
在兄弟俩的老家——安徽凤阳,走出了不少献唱谋生的草根歌手。当记者将一张十年前在啤酒街所拍摄的草根歌手照片给他们看时,兄弟俩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上的人物。“和我们家离着只有五六公里,现在他已经去西双版纳了。”邓传胜说。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事业?在同乡的影响下,兄弟俩在开了两年左右的大货车后,也决定以唱歌为生。首站,他们选择的是南下广东,随后又辗转福建、上海、西安等地。在深圳兄弟俩也曾组过小乐队,但没有什么知名度。这些年来,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选择以唱歌为生,起初他们的决定也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好在,慢慢他们也接受了。
/结/缘/
因啤酒节开启新生活
邓传胜至今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来青岛的时间——2006年7月。当时,他们从其他朋友处得知了青岛啤酒节的情况,便毅然赶了过来。青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市民开放包容的性格,深深吸引了他们。从那以后,兄弟俩每年都会来青岛献唱。“起初我们在石老人附近的饭店唱,这样持续了两年左右,后来就选择了云霄路附近,一直持续到现在。”邓传胜告诉记者,从石老人转战云霄路后,长年的接触,让他们和不少饭店老板都成了朋友。
现在,邓传武、邓传胜兄弟俩每天的生活都格外规律:每天晚上7时左右出门,7时30分左右在云霄路附近“扫街”,从云霄路到江西路,每个相熟的饭店都会进去。一直到凌晨2时,兄弟俩结束工作,回到位于台东桑梓路的住处,次日下午2时左右起床,吃完饭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工作。“青岛这边的季节性比较强,我们一般都是每年4月左右过来,‘十一’前后结束,像候鸟般来回迁徙。”邓传武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是过完清明假期后来的青岛,打算一直唱到“十一”假期,随后便回老家。
/见/识/
酒后百态感受青岛发展
云霄路附近是岛城有名的小吃街,每天晚上兄弟俩都要在数十家饭店转悠。“绝大部分饭店的老板都比较欢迎,毕竟能给饭店吸引人气。”遇到不欢迎的老板,他们就会知趣地走开。长年的献唱生涯里,他们见识了酒客们的酒后百态。“上半夜大多是吃饭时间,选择听歌的人不多。最忙的时候应该是从深夜10时到次日凌晨1时前后。”在兄弟俩的总结中,这个时间段出来喝酒撸串的酒客们,愿意为氛围买单。
遇有熟悉的歌曲或者打动内心的歌词,酒客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也遇到过唱完不给钱的,也有些醉酒后纠缠的,这些年来好多了,基本上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情。”邓传武告诉记者,有时候遇到热情的酒客敬酒,一般都是弟弟邓传胜喝,他则负责开车。遇到好心酒客,还会送上热水或果盘,让他们润润嗓子。
/热/闹/
网络让老歌有了新粉丝
晚11时许,记者跟随兄弟俩来到江西路132号的小螺号海鲜烧烤。店内几乎座无虚席,兄弟俩用歌曲“开路”,在第一桌就“开张”了。点歌的酒客是一群90后,下了晚班后喝酒撸串放松一下。他们点了一首《亲密爱人》,并跟着兄弟俩的歌声轻轻哼唱起来。随后的第二桌,是四名95后,他们一口气点了三首歌曲,每首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包括《爱江山更爱美人》等。
“抖音、全民K歌等网络手段的兴起,让不少老歌也有了年轻粉丝。”邓传胜告诉记者,他们的歌单上有四百多首歌曲,几乎清一色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歌。“我们就是那个年代的人!”遇到酒已半酣的酒客,可能一句歌词就会打动他们的内心。在这一家饭店,兄弟俩唱了六首歌,收入上百元。“这家店的美女老板很支持,每次我们来她会停下活听歌。”邓传胜告诉记者,十几年,哪家店的酒客点歌率高、哪家店的老板热情,兄弟俩心里都非常清楚。
/憧/憬/
未来一直这样唱下去
采访中,兄弟俩对收入问题有些讳莫如深,只是反复强调,唱歌的收入只是差不多勉强能养家糊口。为了减少支出,他们自己做饭。“既是减少支出,也是因为吃不太习惯,毕竟我们南方人更喜欢吃米饭。”兄弟俩都已成家立业,妻子和孩子都在老家。在青唱歌的收入,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年从青岛回到老家后,他们偶尔也会去开大货车,但大部分时间会在家陪伴妻子和孩子。“在我们老家,会唱歌的人多,回家后很少会去走穴,除非是亲戚朋友聚会或结婚,让唱几首。”邓传武表示。
身为吉他手和主唱的邓传胜为了方便唱歌,他将话筒改造了下,利用一个半圆形的钢管,将话筒连接后绕在颈后,这样可以腾出手来弹吉他。哥哥邓传武很少携带自己的电音吉他出场,他都是手握话筒,跟着吉他的节奏唱。在青岛唱了15年,他们也接着老婆孩子来青岛游玩过。谈及未来,兄弟俩并没有太久远的计划,只是希望能一直这样唱下去,用歌声给他人送去欢乐和感动,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优美歌声伴着四溢酒香,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徐美中
新闻推荐
为推动落实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加强窨井盖综合治理,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月26日,凤阳县检察院组织召开窨井盖公益诉讼听证会...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