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庐古道风景好(上)

合肥晚报 2021-05-30 00:41 大字

假如时光倒退600年,今天合肥北部的许多地方还都属于凤阳府。当年的凤阳府比庐州府大多了,最多时管辖28县12州。即使到了清乾隆年间,也仍然领有5县2州,其中就有寿州和定远县,而长丰县是1964年10月31日批复,1965年挂牌,由寿县(寿州)、定远、肥东、肥西各划出一部分设立的。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通往寿州、定远的古驿道,会发现路边的风景是那么的爽心悦目。

一、从桑科铺一路走来

翻开《清光绪十五年寿州行政区划》,上面记载当时的寿州共设3乡,即东乡长丰,南乡裕民,西南乡保义。每乡又设12里,吴山镇就是属于裕民乡四里管辖,只是资料里显示的是桑科铺。

桑科铺其实是古驿站的名字。当年,从合肥水西门至桑科铺、瓦埠镇、寿州是一条古驿道,即官方传递文书的交通官道。因为吴王杨行密的墓在此,坟头很大,远看像一座小山,俗称吴山。又因为当地有一座纪念吴王杨行密的庙宇,久而久之,大家都称那里为吴山庙,解放后有了镇一级行政区划,吴山庙改称吴山镇,桑科铺这个正式名称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吴山中学退休历史老师李发中先生对吴山镇历史颇有研究,他说,那条古驿道位于今天镇子的东边,还残存一小段,依稀可以看出当年的模样。他曾无数次站在如今已经十分荒凉的废墟上,仿佛看见插着专用小旗的马匹上坐着汗流浃背的传递人员,手里举着勘合或火牌,一路吆喝着消失在驿道的尽头。

早年的吴山镇还留有不少古迹,像街口就有一座“吴山镇节烈坊”,1972年因抗旱而将其拆除,石柱也移作井栏。至今上面石刻字迹犹清晰可辨:“翁姑已逝,论大义、端合殉夫,但数月间,茹苦含辛,为有遗孤终不死。襁褓又殇,恸弱息、永难继嗣,只十日内,屏浆绝粒,毕全烈节与偕亡。”但是此坊旌表何人至今不详。

吴山这个地方可谓人杰地灵,是块风水宝地。那里虽然历史上长期属于寿州管辖。不过,因为距离合肥近,当地人的口音还是更接近“老末资(老母鸡)”,偶尔也可以听到寿县侉侉的口音。那里的“吴王遗踪”、“吴山庙起义”等遗址,和吴山贡鹅、吴山铁字一起,将这个古镇的名气传播到大江南北。

钟情吴山的文人很多,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宏江说,吴山可圈可点,我却尤其欣赏吴山庙里的对联。

吴山庙,原名大圣庵,是为纪念一代枭雄杨行密而建,后改称吴山庙。历史上,吴山庙屡毁屡建,历经兴衰。清乾隆、嘉庆年间,对吴山庙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缮。千百年来,吴山庙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每年古历“二月二”吴山传统庙会,古镇热闹非凡。“文革”期间,大庙遭到破坏,几成废墟。

20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原址恢复重建吴山庙,建有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另有斋堂僧寮数间。重修的吴山庙,红墙黄瓦,庄严肃穆,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再现昔日古刹的风采。佛学大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亲自题写“吴山庙”匾额。在当时“合肥十景”的评选中,包括吴山庙、吴王墓、百花公主坟、杨渥街、牌坊等景点在内的“吴王遗踪”榜上有名。

历史上的吴山庙,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大殿森严,殿内雕梁画栋,一尊尊菩萨塑像栩栩如生,山门及各处廊柱上,镌刻有多副楹联。这些楹联,文字古雅,内涵丰富,书法精妙,回味无穷。遗憾的是,重修后的吴山庙古联早已不存。他曾经从熟悉的朋友那里抄录数副楹联:“老佛归来,画里殿堂皆福地;真神到处,眼中丘壑即名山”。此联是吴山庙正殿联,意为此地虽无巍峨俊秀的名山大川,自然风景也并无特异之处,但却是一处清净幽雅的修行之地,是一处难得的福地洞天。

“看曼陀花,无我无人观自在;证菩提果,非空非色见如来”。此联也是吴山庙正殿楹联中的一副。此联文辞优美,意蕴深远,表达的是对佛门净地的敬畏。同时,劝诫那些诵经修行的人,只有一心不乱,俗累全抛,静思禅悟,虔诚修佛,才能达到无我无人、明心见性的妙境。

吴山这个地方可谓人杰地灵,是块风水宝地。那里在清朝的时候属于寿州即今天的寿县管辖。不过,因为距离合肥近,当地人的口音还是更接近“老末资(老母鸡)”,偶尔也可以听到寿县侉侉的口音。赏联思古今,应该是此行的一大快事!

二、庄墓名字如何得来

据《寿州志》记载,庄墓镇在明朝的时候称为“庄家桥集”,清朝时改叫“庄木桥集”。现在大家普遍传说的庄墓桥来源之说源于清光绪《寿州志》,谓之桥侧有“大冢岿然”,并出土楚砖,推断为楚庄王墓,故称庄墓桥。多年以来,一些文史方志专家对此有颇多质疑。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在史料上有比较详尽的记载,他病死于公元前591年。在此之后,楚国的国力才日益衰落。《史记·楚世家》云:“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41年,楚国在寿春历经考烈王、幽王、哀王、负刍四世,共19年。由此可知,楚庄王的陵墓没有理由埋在这里。近年来不断发掘出了疑似楚庄王墓,湖北荆州的熊家冢楚墓呼声最高。当然,也不能排除这里的堆土是楚庄王衣冠冢的可能性。

还有一些文史专家认为庄墓桥畔的那座堆土的确是楚墓,但不是楚庄王的,而是楚考烈王母亲的。

事实上不仅春秋时期这里已经是楚国故地,三国时魏吴也在此交兵,庄墓为曹魏屯兵屯粮要地。到了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曾经从这里经过,滞留数日后率部奔赴寿州。当地老百姓说,陈玉成的营盘就驻扎在古桥北边不远处。

长丰县地方文史专家林家俊先生专门写过一篇《 庄墓得名考识》,他认为庄墓地名来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楚庄王墓”说,二是“庄木桥”之讹称说,三是“庄家桥”之讹称说。然而他经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后发现,墓主应为楚顷襄王妃、考烈王母亲庄姪,即“楚王妃庄姪”说。

关于楚庄王墓之说,清光绪《寿州志》云:桥侧有大冢岿然,并出土楚砖,断为楚庄王墓,称庄墓桥。该志《艺文志·金石篇》还有一篇题为《周楚庄王墓砖》的记述:“距寿九十里有庄墓桥,以楚庄王墓在得名。岁久,隧道坍坏,土人多于其旁得古砖,故老传闻久矣。乾隆四十三年春,毕秋帆尚书迂道访其处,张荪圃刺史偕往。取数砖,遂畚土塞之。嘉庆癸酉,友人有旧藏此砖者,出以赠予,无文字可据,未敢遽以耳治也。惟休邑汪君际泰曾为刺史,勒砖铭犹能识之。持视新安砚工鲍君,亦断为东周砖,盖尝为秋帆尚书制砚故也。以此征信,因列为古砖第一。”

林家俊先生分析说:“这段记述看上去有理有据,其持论肯定,证据充分,似乎无懈可击,但事实上疑点多多。”一则此前的志书为何不作此论?二则楚庄王陵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已成定论。

既然庄墓因楚墓葬而得名是确定无疑的,那么,墓主究竟是谁呢?

林家俊先生利用参与编写《安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申报材料》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专家组工作机会,集中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从中寻找答案,直到找出了有关楚考烈王母亲庄姪的传记,眼前才豁然开朗。楚考烈王熊完之父顷襄王好台榭之乐,国势日微。顷襄王终致都破,先迁陈郢。庄姪为楚县邑之女,年十二,忧国事,曾谏于顷襄王,为王妃,生完,即迁都寿春的楚考烈王(刘向《列女传》)。熊完于公元前264年即位,前241年迁都寿春。庄姪时年应在60岁左右,史书并无庄姪薨于旧都的记载,可见应该是随迁寿春的。楚在寿春存国十九年,方为秦所灭。《越绝书》谓“寿春东凫陵坑诸侯王所葬也”,而寿春周边亦无庄姪墓葬的记载和发现。庄墓在寿县东南九十里、庄墓镇北二里孙岗,墓主脚踏流水,头枕高岗,左青龙,右白虎,可谓风水宝地,其为庄姪墓无疑。

其实单从名称上也可以推断这里历史应该比较悠久,1957年和1960年两次出土于安徽省寿春城遗址内的邱家花园的“鄂君启节”,均可证明庄墓开埠始于春秋,至少不晚于战国。“鄂君启节”是楚怀王颁发给受封在湖北鄂城的鄂君启的水、陆通行符节。铭文详细介绍了鄂君启水路、陆路交通运输路线等情况,记录中途经庄墓,这也是庄墓镇当时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证明。

□柳丝

新闻推荐

她让“落后村”变成“明星村”

“我一定要给学弟学妹们树立榜样,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大学毕业后,王萌萌来到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成为一名年轻的大学...

定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