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树名木 留住美丽乡愁

安徽日报 2021-01-14 09:01 大字

庐江县泥河镇盔头村的百年古朴树。本报通讯员 徐梅生 摄

古树树龄一般在百年以上,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素有“活化石”“活文物”的美誉。

安徽省古树名木众多,从沃野千里的淮北平原到峻岭连绵的皖南山区,从冈峦起伏的江南丘陵到巍峨挺拔的大别山区,都能见到古树的身影。据统计,安徽省目前有古树名木3.5万株,其中名木148株,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834株;树龄3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4314株。近年来,安徽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工作,并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摸清古树家底

“一树一策”编制保护方案

1月7日,记者来到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刚到村口,远远就看到一棵高大的黄连木。慢慢走近,发现这棵黄连木不一般!它的树龄有200多年,高18米,树干极其粗壮,两三个人使劲撑开双臂才能将其抱住。

村民蔡万顺是这颗树的“保姆”。“我每天负责清扫落叶,查看古树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林业主管部门来处理。”蔡万顺说。古树前面立着一个保护牌,上面详细标着古树的编号、科名、学名、树龄、保护级别以及养护责任单位,通过扫“二维码”就能查看古树的生长状况。如今,河西村以古树为中心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景观点。

一株古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化石,蕴含着自然史的变迁,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承载乡愁的重要载体。“这棵黄连木陪伴着我们成长,小时候,村里小伙伴们经常围着它嬉戏打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谁家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会向古树诉说。”蔡万顺笑着说。

为了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家底,安徽省开展了三次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目前,全省共有古树名木57科137属249种35154株。为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全省14个省辖市根据《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制定了《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对古树名木认定、养护、管理、法律责任等都进行了规定。

定远县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德义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定远县每年组织技术力量对全县境内古树名木开展一次普查登记,建立保护档案。去年,县林业主管部门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对该县24株古树进行会诊,编制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投入100万元资金,安排专业队伍进行保护施工。为每一棵古树树立了保护标牌,落实了21名林长责任人,选聘了21名生态护林员对全县24株古树进行保姆式管护。林长责任人和生态护林员共同肩负保护古树职责,主要任务是保护古树健康生长,一旦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县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遍布全省的名木古树成因多样,一树一特质,一树一风采。“我们结合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职责范围,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省林业局生态处处长余本付说。

开展“专家会诊”

加强古树名木修复保护

在定远县三和集镇槐墟村,林业技术人员正在对一颗银杏树进行防腐处理。该棵银杏树龄约400年,树干部分腐朽。技术人员随即将树干枯洞内腐烂木质部进行了清除,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的混合药剂对树洞喷淋消毒。

据槐墟村副书记吴怀德介绍,这颗银杏树以前被雷劈过,后来遭雨水冲刷形成了一个大洞。“过去村里有个寺庙,银杏树就生长在寺院里,后来通过修复保护,现在成为三和集镇八景之一,有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参观。”

病虫害是古树的“第一杀手”。安徽省组建了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委员会,针对古树名木出现生长衰弱、病虫危害等情况,及时组织专家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移植等各方面展开科学论证、制定各种科学应对方案。开展了古树名木“健康检测”“专家会诊”等工作。近年来,省绿化办共组织专家130余人次,召开专家评审会等会议18次,专题论证200余株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移植方案。

黄山风景区是安徽省名木古树最为集中分布之地,约占全省名木古树的七分之一。入冬以来,为防止冰冻雨雪天气对古树名木树体造成损害,黄山风景区提前谋划,从物防、技防、人防入手,层层做细做实,以确保古树名木安全。

物防方面,景区园林部门投入专项资金购置玻璃纤维、竹制应急支撑杆等古树名木冬季应急保护用品,配备防滑钉鞋、防寒手套耳罩等应急保护人员防护物资,维护保养发电机、吹风机、大型应急照明灯等设施设备。技防方面,针对冬季冰冻雨雪天气危害特点,依据古树名木立地环境,提前为位于悬崖峭壁上的古树名木安置支撑拉纤应急保护设施。其中,搭建迎客松钢结构应急支撑平台35平方米,为卧龙松、探海松、灵芝松等安装玻璃纤维支撑杆、吊拉纤绳等。人防方面,开展应急支撑演练,提高应急队伍操作水平,安排技术人员提前深入玉屏、天海核心景区开展古树名木应急保护准备工作巡查督查,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过程,根据天气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实行带班领导驻点指挥、技术人员蹲点指导,确保古树名木安全过冬。

“名园庙宇易建,古树名木难求”。安徽省近年来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修复保护工作。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古树名木修复保护资金,2015年以来共完成387株名木和一级古树的复壮抢救。目前,全省名木和一级古树全部实行了挂牌保护。据统计,去年全省各地安排古树名木保护经费达3000多万元。

调动各方力量

让古树名木发挥更大价值

和人一样,树也会生病,百年、千年古树的自然修复能力弱,需要及时、科学救治。“别小看一道支架,耗材、运输、安装都要花钱。”采访中,余本付告诉记者,有的古树一年保护修复费用需要数万元,项目资金需求大是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另外,有的地方保护古树的意识还不够强,自觉性、积极性也不够高,为此,安徽省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也注意通过宣传,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近日,全省首个古树公园——濂长古树公园在泾县建成,开创了古树保护利用的新模式。该公园位于泾县茂林镇濂长村,沿自然小溪而建,完整地保护了一个原生古树群。公园总占地面积约8亩,古树分布错落有致,百年以上银杏、麻栎、枫香共计15株古树。

为了让古树“绿”起来,公园对古树群原生环境进行了整体保护,明确了古树名木的养护、复壮方案和日常养护责任。为了让古树“活”起来,公园对古树进行挂牌,修建了科普宣传栏、景观亭、游客步道、休闲桌凳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宣城市林业局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唐海兵告诉记者,泾县建设该古树公园历时5年,结合古树名木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中国革命老区等项目,使濂长村的“绿色文物”古树群得到了更好保护。公园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古树的景观价值、科普教育功能,为泾县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增添绿色亮点。

“通过打造古树公园等措施,更广泛的宣传提升公众护树意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古树保护,让古树名木发挥更大价值和作用。”唐海兵说。

据余本付介绍,在做好名木和一级古树保护修复同时,将积极开展二、三级古树的保护修复工作。为了方便公众查询古树,省林业局正在推进全省古树名木信息系统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工作,待系统对接完成后即可公开查询。

新闻推荐

流浪汉病危 民警快速救援

流浪汉病危民警快速救援10月24日11时许,和县公安局石杨派出所接报警称“在石杨镇石杨社区储方卓自然村有个流浪人员身体有...

定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