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门对子”
□合肥张弯
江淮坊间把春联称呼为“门对子”,我从少年时就有个错觉,常将正月的拜年误作“拜联”。也是啊,每到一户亲友家,有意无意间总要往门上瞅,为那些字体养眼、意境深邃的“门对子”心旌神摇,羡慕喝彩。
而今的“门对子”多为印刷品,词句雷同者多。我记忆中有几个很特别的“门对子”,有的甚至不合乎对联的规范,算是接近对联的诗词套用或者大白话,但它们却同样有一种很美的意境。十七岁那年,我随乡人去皖南石台县一处山里面扛树(伐木)。雨天不能干活,我喜欢到附近古色古香的老街上转悠。仄仄的巷,石板路,木阁楼,撑着黄布伞匆匆走远的行人,与戴望舒《雨巷》里渲染的氛围十分相似。巷中店铺清一色木制的栅门,有一家“东风面食馆”,“门对子”贴的是朱熹《春日》诗中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份贴切和意境,让我惊叹并佩服,以至于浮想联翩,在那个店里吃了许多顿的面条。
还有一年,在江城芜湖钢铁厂基建处打工。当时钢铁厂外围都是村庄,某天看到一户人家上了锁,濒临倒闭的房子大门上贴着这样一副“门对子”: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惊诧不已,觉得房主是胸怀山川、洒脱淡泊之人。后来看书知道该联出自《儒林外史》,纵是借用,把“门对子”写得这般合情合景,依然对房主饱读诗书后的不羁任性感慨不已。
再说个来自民间、不对仗却一样有韵味的“门对子”。有个夏天,我在常州武进一乡镇做瓦工,工地边有几间待拆迁、尚在营业的小门面。一家卖早点的房子,地势比路面高出两个台阶,顾客去买早点或就餐自然不方便。小店门旁于是贴出不干胶打印的“门对子”:早一点,日子就会更好点;上一步,生活才能多进步。瞧这口语化的“对子”,化方位劣势为调侃,温润走心。那时工地活很累,早上过来买早点,扫一眼它们,真有“充了一次电”的感觉。
年前一段时间,合肥给电动车集中上牌,不但免费,相关工作人员还蹲街头、进社区现场办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下来的牌照号码按照本地的习惯,基本匿去了“4”。一次在一个群里聊天,一位老师对这种接地气的发牌方式赞赏有加,还兴致勃勃地拟出一个“对子”:车车不留四,寻常事,办实事,做成暖心事;个个来上牌,正式牌,发临牌,优化敬业牌。
我想,如果把这位老师的“门对子”贴到哪个为民服务的社区窗口,用合肥话讲,那一定“化得了”。
新闻推荐
挖掘民俗文化意象拉动乡村振兴空间埇桥区东北部乡镇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的思考
□张海平当前乡村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思维前瞻,着眼问题寻找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进入旅游资源重组变化和提升阶段,目...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