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他被33位学生 喊作“校长爸爸” 安徽省第一批“特岗教师”坚守山区教学点12年
作为2009年安徽省第一批“特岗教师”,吴喜宝已经在石台县六都中心学校银堤教学点坚守了12年。“我想过往外走,但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不忍心。”从最初到校时的70多名学生到如今的33人,扎根山区的他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被喊作“校长爸爸”的他,也成为首届“寻找安徽大爱乡村教师”寻访的对象。
【寻访】 他是安徽省第一批“特岗教师”,已坚守山区教学点12年
“元旦前后下了雪,这条通往学校的路更难走。”从合肥驱车3个半小时后抵达教学点,沿着一条泥泞的小路走进校门,教学点负责人吴喜宝介绍的崭新教学楼、标准化塑胶操场让人有些意外。
石台县七都镇是石台县最偏远的乡镇,交通十分不便。2009年大学毕业,正赶上安徽实施“第一批特岗教师”计划,吴喜宝报考到条件艰苦的银堤教学点任教,任期三年。报到当天,泥泞的道路、陈旧的教学楼、简陋的宿舍,眼前的场景让吴喜宝有些失落。
“但孩子们朴实、善良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打动了我。”吴喜宝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天上课时的情景,讲台下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脸,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他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我也出生于农村,从小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看到这些孩子,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
由于银堤教学点条件艰苦,从外面来的老师很难留下,和吴喜宝一批的四个人离开了三个。
“说真的,我也想过往外走,但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不忍心。”就这样,他在银堤教学点一干就是12年。这期间,他遇到了同样在乡村学校支教的妻子刘芳,最终,两人把家定在了这里。
12年间,教学点也在迎来新改变。
“我刚来的时候,教学楼就是一排小瓦房,老师们就只能在旁边的危房里打个铺子临时睡觉。这些年,国家对教育投入大也逐步改变了我们教学点的环境。”指着学校里崭新的教师周转房和教学楼,吴喜宝乐开了花。“虽然教学点还缺少音体美老师,但现在智慧课堂的建设,孩子们用上了平板电脑,连上中心学校的课堂就能学音乐、学画画。”
【坚守】
80后的他被33位学生喊作“校长爸爸”
“孩子们,快排好队,先洗手再去吃饭哈……”中午的放学铃声刚响起,学生们闻着米饭香就从教室里窜至食堂,4个年级的大小孩子走到一处,吴喜宝则一一牵好学生排队洗手,事无巨细的他会在这时候被一声声“校长爸爸”喊到笑容满面。
“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一年只能见几次面,有时候我就会格外照顾他们一些。”吴喜宝开玩笑地说,因为自己也有孩子,这些“奶爸习惯”就会传递到学生们那里,比如,幼儿班年级小的孩子饭前洗手够不着洗手台,他会仔细给他们挽袖子抱起来洗;爱运动的“大小伙”定量午饭吃不饱,他会催着食堂给多打一份饭菜,久而久之,学生们也更贴近他。
从最初到校时的70多名学生到如今的33人,扎根山区的他也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
“虽然说这是一个教学点,但2009年时学生数还是比较多的,这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村里很多人把孩子带去城市读书,现在,我们这个教学点只有三十几个孩子了,这其中还包括10个幼儿班的学生。”坚守基层教育的十多年,吴喜宝除了负责教学点的工作日常和课堂教学,还一遍遍家访去劝说辍学的学生回归学校。
他清楚记得,2010年在家访学生小慧时的场景。“家里穷,孩子读书差不多就行了,能不能读到高中都不一定。”小慧的爷爷说,家中一贫如洗不打算给孩子念书了。“她成绩很好以后有希望考大学的,有什么困难我来想办法。”随后,吴喜宝多个渠道帮助小慧争取了一系列补助,尽力改善她的生活。如今,小慧已经顺利进入了大学。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梅梅
新闻推荐
○梦想,是奋斗者的希望○涌泉,不断歌颂党和人民○咬定青山,开花结果○重读自己的著作,总有新的启发○秋...
石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