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姿态谋一个美好未来
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脱贫还得自身硬。在脱贫路上,有这样一批贫困户,他们深知勤劳致富才是立身之本,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敢于吃苦、脚踏实地,凭借勤劳和智慧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以奋斗姿态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样本。
身残志坚真男儿靠双手脱贫致富
二十多年前,家住萧县祖楼镇张湾行政村种庄自然村的贫困户李传洪在一次事故中抢救村民时,不幸被砸成重伤,最后高位截瘫。家人带他先后在徐州、北京等地治疗四年,花费了高额的医疗费用,欠下巨额债务,仍落下终身残疾。然而,李传洪却始终没有放弃,在当地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不断拓展出勤劳奋进的人生路。
李传洪先是筹措资金,安装了一台三十千瓦发电机,靠对外供电赚取差价;后来又做起榨油、收购生猪的买卖。虽然几次生意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依然没有击垮李传洪创业的雄心壮志。
2005年,李传洪干起了养猪的行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值他想大干一场时,遭遇上2008年那场H7N9禽流感疫情,猪价从6元一斤跌落至无人问津。2010年养殖市场大好,又因预防措施不当,猪仔患上高热病,大小死亡174头。这次重创,让李传洪信心全无,心情一落千丈。颓废了一个多星期后,李传洪无奈之余,找到县残联寻求帮助,残联负责人联系他所在的镇政府相关领导在技术与政策上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与鼓励,让他渐渐走出事业谷底,重新振作起来。2017年底,一场无情的大雪压塌了李传洪四五间猪舍。灾情发生后,县残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又联合民政、扶贫等部门开展救助工作。当年,李传洪在享受扶贫特色种养救助资金790元和残疾人两项补贴1680元的同时,又获得30000元小额信贷的支持。为了扶持李传洪自主创业,县残联把他列为“阳光大棚”扶持对象,一次性打卡发放扶持资金4000元,同时为他配送一辆电动轮椅和一张多功能护理床,方便了他的行动和康复。
2018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李传洪的养殖技术有了更大提高,经验愈加丰富,前景一片光明。帮扶联系人又帮他向商务局申办统建一村一站电子商务物流平台,李传洪又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计划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自产自销。现在李传洪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贫困线,达到了脱贫的标准。他说一个人如果只等党和政府的救济,只会让别人看不起,唯有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才能算得上真英雄。纵兆化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割肾救夫显真情披荆斩棘战贫困
焦林萍是霍邱县宋店乡砖店桥村人,她的丈夫患有重度尿毒症,两个女儿均在上学。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将左肾移植给丈夫,随后又开始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焦林萍用行动书写了自强奋发脱贫的动人篇章。
2005年6月,焦林萍的丈夫刘期全被确诊为重度尿毒症。由于负担不起30余万元的换肾和手术费用,家里被迫选择血液透析的保守治疗方法,长期透析不仅拖垮了夫妻两人的身体,还拖垮了整个家庭。2014年,焦林萍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底,焦林萍丈夫刘期全的尿毒症病情急剧加重,随时都会因并发症导致死亡。就在一家人绝望的时候,乡里干部给刘期全一家带来一个好消息:2017年,安徽省全面推行“351”180”等健康扶贫医保惠民政策,像刘期全这样的大病医疗费用,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医保报销掉。这让刘期全和焦林萍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2017年3月,焦林萍的左肾成功移植到丈夫身上,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他们满怀希上,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他们满怀希望地回到了家乡。
为了帮助这个不幸的特困家庭,乡村干部与社会爱心人士自发为其捐款治病、盖房子,为刘期全申报残评、残补,为其全家申办低保救助,并想方设法为其家庭争取民政救助和学生上学困难补助等资金,帮助其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如今,焦林萍全家已经住进“爱心房”,其丈夫被评为肢体三级残疾,每年享受400元的残疾补贴,其家庭被评为二类低保户。
为了尽快偿还13年来治病所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焦林萍和丈夫振作精神,自主创业发展水产品经营。亲朋好友为鼓励他们创业,出资购买一辆五菱牌小货车,供其无偿使用。焦林萍夫妻俩利用申请的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流转了10亩土地,全身心发展“水稻龙虾”和鸡鸭养殖等产业项目,2019年她家成功脱贫。
朴实的焦林萍相信好人必有好报,她不顾身体瘦弱,坚持无偿献血十余载,累计无偿献血12次、4100毫升,并因此成为宋店乡首屈一指的献血志愿者。焦林萍和丈夫逆境中携手与命运抗争、艰苦奋斗、自发脱贫,令人感动。焦林萍本人先后被评为“六安好人”和“安徽好人”。洪永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陈牧
依托特色种植全家走上小康路
“前些年困难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日子会这样好起来,真应该感谢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4月28日下午,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伍村村李洪宕组的王超说。因为重症肌无力等疾病,2014年,他被当地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的几年内,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他通过发展辣椒等特色种植,逐渐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因先天性遗传原因,池州石台县七都镇伍村村的王超和弟弟从小就患有重症肌无力,和同样患此病的父亲一样,他们几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因为患病,42岁的王超和40岁的弟弟至今未成家,平时和父母亲一起生活,而母亲则成了家庭中主要的劳动力。
“初中毕业后,我就一直呆在家,当时我们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植水稻等作物,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月28日下午,王超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2014年以前,一家四口一年的收入大概也就几千块钱。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一家三口都患有遗传性疾病,2014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我们通过种种政策帮扶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石台县七都镇伍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王彬告诉记者,首先是为他们申请了产业发展补助,帮助王超一家扩大了种植规模,同时还帮他们家申请了残疾补助和A类低保,“让他们充分享受扶贫及国家政策关怀。”
记者了解到,之前王超一家几口都挤在低矮的木结构房屋内,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当地政府及扶贫干部为他们家及时申请了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2016年我们家建了新房,居住条件比以前好多了。”采访中,王超欣喜地告诉记者,2019年,他们家年收入十四五万元,纯收入也有11万左右。“我们会过上好日子,真是赶上了好政策、好时代。”
石台县七都镇伍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王彬介绍,从经济角度来说,王超一家目前已从当年的贫困户步入小康之路。“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确实让很多贫困户感受到了阳光与温暖。”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朱春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阳光路上无限风光,前进的脚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挡;阳光路上旗帜飞扬,科学发展为和谐的中国引领方向……”2019年12月31日...
石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