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路走进池州木塔红军休整扩军地红色文化润人心
循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光辉足迹,黄山日报“重走红军路”采访小分队日前从祁门查湾出发,在路狭林密的大山里绕行近2小时,进入池州市东至县木塔乡。道路两旁民宅时见满墙彩绘,主题为红军革命题材。其中一幅为《缅怀英雄》,画面中,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纷飞炮火,坚守在战壕里浴血奋战。
木塔乡地处池州市东至县东南,与江西浮梁、鄱阳接壤。这里是革命老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为纪念先烈的革命精神、保护传承木塔的红色文化,当地建成东至木塔红军纪念馆,内设红色土地风雷激荡、红色军队烽火征程、红色政权旗帜高扬、红色基因绵延传承四大主题展厅。
汪有民是木塔乡党政机关主任科员,分管外宣、关工工作。他介绍,1934年10月14日,由红七军团受命组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准备在浮梁鸦桥伏击国民党军第49师,不料迎来国民党军新编第7旅先头部队,该旅后续部队及第49师相继赶到。双方力量对比急转,红军各部反被包围,遂连夜转移。15日,抗日先遣队来到黎痕苏区休整,司令部设在黎痕古街,大军驻扎在黎痕、荣胜、苏村、泥溪、官营一带,并在木塔口设防阻击尾随而来的敌49师。
走在黎痕古街,红色文化浸润人心。在这个千年古村落,有黎痕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银行印刷旧址、皖赣特委机关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等革命旧址,位于民居群中,彰显了亲如一家的军民关系。其中,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的房屋板壁上,展示着游客追忆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肺腑感言。
当年,黎痕有党的工作基础和较广泛的影响,群众基础、经济发展等条件较好,有利于解决部队给养问题,且向东北可以威胁芜湖、南京,向东可以威胁杭州。抗日先遣队有意在这里扩大皖赣苏区,开展游击战争,寻找有利时机再入浙行动。抗日先遣队还在湾子里(后移至西家)、官营设立红军后方医院。其中,湾子里医院安置200余名重伤员,作固定医治安排;官营医院安置普通伤员,随军前行。同时,抗日先遣队随军银行也设置于此,挂牌营业,发行中国苏维埃政府银行的纸币。
1934年10月18日上午,抗日先遣队与皖赣特委等召开扩军动员大会,号召、动员优秀青年积极参军。同时,当地选调一批优秀游击队员补充进入抗日先遣队。短短几天内,当地为抗日先遣队补充新兵500余名,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兄弟争当红军的感人场面。黎痕人民为抗日先遣队补充新兵作出重大贡献。
东至木塔红军纪念馆展陈显示,抗日先遣队在黎痕苏区休整期间,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沿途张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及“一致对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拥护红军北上抗日”等抗日标语。黎痕苏区人民积极开展拥军活动,为抗日先遣队备制干粮、筹措军需。当地妇女还从家中拿出床板、被条、食物,精心护理红军后方医院里的几百名伤员,为他们洗衣、洗绑带、喂饭、喂水、整理病房、做鞋、补衣。
汪有民介绍,1934年10月21日,国民党军调集22个团的兵力,分6路“进剿”黎痕苏区,企图一举消灭抗日先遣队。当晚,抗日先遣队遵照中央电令撤出黎痕,日夜兼程,冲破敌人拦截,走向新的征程。抗日先遣队撤走后,敌军火烧红军医院,并对伤员进行射击,200余名伤员全部壮烈牺牲。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黎痕苏区活动时间不长,但意义深远。先遣队宣传了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帮助苏区发展了武装力量,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为后期秋浦县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黎痕苏区也为抗日先遣队的休整、扩军作出了重要贡献。数以千计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让红军精神在木塔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许晟黎小强姚大盛钟伟·
新闻推荐
2月22日,生态环境部就长江经济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力约谈安徽省池州、江西省上饶、湖北省孝感、湖南省衡阳、重庆市...
东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