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荠菜唇齿香 □岳西李愈芸

新安晚报 2021-03-24 18:04 大字

荠菜是学名,在我们乡下,大伙儿管它叫地菜子或地腥菜。夏末秋初,泥土中的荠菜种子开始萌发。到了草木零落的深秋,菜畦里、小路旁、谷场边……一棵棵荠菜,或隐在菜蔸下,或混在杂草间,或卧在空地上,悄无声息地破土而出了。它们那样纤弱,那样谦卑,很容易被忽略。

据我所知,荠菜有多种,性状也有差别。有一种长在熟地里,尤喜与冬菜伴生,有点像幼嫩的菠菜,不知是否叫板叶荠菜。大约因了土壤肥力充足的缘故,长得水灵灵的,一看就让人心生爱意。但这种荠菜不多,更多的是低眉尘世、随遇而安的散叶荠菜。它们的叶子紧贴着地面,向四周辐散开来,靠近蔸部枯黄或紫红色,只在每一片的末梢,沁出些许青绿来,昭示着它是鲜活的生命。

二十多年前的腊月,我的文学老师从南京来看我。来前致信说,要带些书籍来,并当面指导我,顺便过几天山里人的生活;并一再嘱咐,一切从简,切忌铺张。可贵客远道而来,一家人唯恐怠慢了人家,失了礼数。家里提前杀了年猪,做了豆腐。老师到来后,嗔怪这样做有违他的意愿,说自己不嗜荤腥,倒是想吃农家的菜蔬。那年冬天特别冷,家家种的冬菜几乎被冻死了。第三天,下了场大雪,足有五寸深,将地面封得严严实实,这样的天气上哪儿弄菜蔬去呢?

迟疑之间,我忽然想起,前些天打竹园坡地边过,见地里长满了密匝的荠菜,何不挖来做火锅的烫菜?我将这想法说给奶奶听,她却不赞成,说城里人啥没吃过,会稀罕乡下的野菜?再说去雪地里挖荠菜,不冻坏手才怪呢!我顾不了那么多,心里合计:越是乡野物什,兴许城里人越是待见。穿上胶靴,提上竹篮,兴冲冲地去了竹园坡。依着记忆,我徒手扒开一片积雪,一棵棵荠菜安卧在雪地里。我喜不自禁,顾不得寒冷,动手刨起来。好在泥土没完全冻结,我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抠。不一会儿我的双手就冻得生疼,搓搓手,哈哈气,接着挖。荠菜植株小,展开不过半个巴掌大,约摸一盏茶的功夫,才挖了一把。凑近鼻尖,一股清郁的泥土气息,直往人的肺腑里钻。心里一阵窃喜:老师能吃上山里地道的野菜了!

回到家,凑近火炉烤了半天,冻僵的手指才慢慢复苏。老师瞧见篮子里这么多野菜,眼睛就亮了,问是啥玩意儿,我们告诉他这是荠菜。他闻了闻,大叫:“这菜多香啊,一定好吃!”奶奶见状,眉开眼笑地打了盆温水,将篮子里的荠菜倒进去清洗,我们都来帮忙。荠菜很难洗,它们的柄端紧抱着蔸部,里面夹着泥沙,得一片片地掰开来。大伙儿忙乎了半天,一大捧叶青根白的荠菜拾掇好了。

那天中午的主菜是荠菜火锅。桌下的火盆里烧着红艳艳的炭火,碟子里装满沥过水的荠菜,耳朵锅里盛着干辣子烧肉,浸在油汤里。陶炉里的炭火越烧越旺,少顷,油开了,不停地翻腾着油花,发出咕嘟咕嘟的声响,热气袅袅蒸腾。夹起荠菜丢进油汤里,煮上一会儿,满屋子便漫着扑鼻的肉香、菜香。烫好的荠菜阴绿色,不再像先前那样生硬,塞进嘴里一嚼,柔嫩鲜爽,满口清香,又有筋道,还透着辣味,让人胃口大开。老师呢,只见他满头是汗,嘘声连连,一边脱去风衣,一边啧啧称赞:“香!辣!爽啊!”见此情形,我们也欣慰地笑了。

立春过后,气温回暖,那些缩手缩脚的荠菜,像被谁点化了似的,立马活泛起来。它们一改卑躬屈膝的姿态,叶片慢慢泛青变绿,可劲生长。等到了四五月,荠菜的荚开始鼓胀,种子成熟,茎叶慢慢萎黄,枯干,结束了生命的旅程。而那些细小的种子,重新落进泥土中,它们正蓄精养锐,等待生命的再次轮回。

新闻推荐

绘本巴士公益之旅走进岳西

12月25日,合肥市少儿图书馆联合安徽向日葵公益助学服务中心走进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白沙小学,开展“绘本巴士公益之旅”...

岳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