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楹联传百年

西安晚报 2021-05-23 03:51 大字

□李兴濂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津为官,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而张津“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被为官清廉者竞相引用和点化。

一百多年后,清江南提督张伯行将张津的联语改写成:“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据《清史稿》记载:张伯行,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离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康熙皇帝称赞他为“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则另辟蹊径,从赌咒发誓的角度立意,将张津的防腐创意联语改造为:“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这一自题联,就挂在县衙大堂内。

又过了几百年,清乾隆御史钱沣又将张津的创意向前推进一步,他强调,不仅不贪,更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钱沣,乾隆年间进士。他刚正不阿,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斗。他当湖南学政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一次,钱沣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潜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不仅如此,钱沣还勇敢反腐。开始,他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接着,又扳倒国泰。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强调要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事,在这一点上,陶澍与钱沣“英雄所见略同”。清道光年间的陶澍,人称“陶青天”。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他挥毫写就此联:“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表明了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如今读来依然亲切、感人。

光绪年初,任兴义府知府的余云焕撰联曰:“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与张津、钱沣等人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他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

清顺治十六年任潜山县令的常太忠自撰的法堂楹联,则虑及子孙后代:“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此联将赃官心态与良吏操守比照成联,颇能昭其心志。常太忠在任时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康熙二年,常太忠升保定府同知。他离任时,“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

无独有偶,潜山还有一清廉县令名叫魏其瑸,乾隆二年任潜山县令。他也有一副名联:“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此联自警警人,刻意良深。任职期间,他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旧志称:“潜人士称颂贤父母者,必曰:‘前有常公,后有魏公’。”

清同治年间,西宁知府龙锡庆将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创意,加上虑及子孙的考量,在府署大堂挂出这样的对联:“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龙锡庆在任期间公正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清末,贪贿成风,政权已是摇摇欲坠,但官场仍有洁身自好的官吏。乐亭知县仵墉效法前人立意,撰联以自勉:“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仵墉,陕西蒲城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此时,清朝官场已经腐败不堪。但四百多年前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他,他任上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一次,他乔装下乡私访。天黑后,发现有人紧紧跟踪,便停步询问。原来跟踪者是当地的一位农民,此人回答说:“我认识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为我们百姓办事,黑夜单身下乡,怕不安全,我特来保护您。”

一副楹联就这样传承了数百年,成了无数为官者的座右铭。

新闻推荐

韩再芬的一封亲笔信…… □袁明云

韩再芬的来信。韩再芬接受采访。韩再芬是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黄梅戏戏剧家,她在影视戏剧舞台和央视春晚上频...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