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站上领奖台 父母是最坚强的后盾
北京冬奥会双料冠军谷爱凌说,每个小孩儿都觉得自己的妈最好,但我真的觉得我的妈是最好的妈,我妈比别的妈会做的事都多。 ”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一共有三次机会,第三跳谷爱凌决定冒险一试史上只有一位女子完成的1620度空中转体动作,目标是冲刺金牌。在最终下这个决定之前,谷爱凌打了一通电话,接起电话的正是她的妈妈谷燕。这是谷爱凌自小就养成的习惯,遇到重要的事情时,总要和自己的妈妈商量。
当谷爱凌说出这个疯狂的决定时,谷燕的第一反应是劝阻,这种情况下,保守拿到银牌是最稳当的。谷爱凌坚持要尝试1620,她对妈妈说,“我不是想赢别人,我更想赢我自己。 ”
这样的情况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两难选择中,谷燕将为人母亲的担忧放到了第二位,她决定尊重孩子自己做出的选择,并相信她能对此负责,在挂断电话前,谷燕说“ok,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 ”
谷爱凌的母亲谷燕不光是一个冠军的母亲,更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北大生物高材生,斯坦福大学MBA硕土,华尔街金融精英,她本身就是女儿学习的榜样。
谷爱凌接触到滑雪,起初是陪妈妈玩。妈妈谷燕曾是一名滑雪教练,因为热爱滑雪,在训练之余会带上谷爱凌一起去雪常自信、非常勇敢、非常有力量”。
高亭宇:8岁瞒着父母报名滑冰班
2月12日下午,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500米的决赛中,中国选手高亭宇摘得金牌。
12日下午4点多,高亭宇的家人早早围坐电视机旁。奶奶特意将孙子曾穿过的红运动服穿在身上。老人说:“多年来,孙子的每一场比赛视频我都看,今天希望孙子能夺得金牌,为国争光。 ”高亭宇夺冠后,父亲高海吉激动地说:“太不容易了,今天他终于圆梦了,我为孩子高兴和自豪。 ”
1997年,高亭宇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心疼不愿意让他从事体育运动。
但是6岁开始,高亭宇就自己去玩旱冰了。等到上小学之后,由于学校有这个项目的课外班,热爱运动的高亭宇怕父母不同意,就自己报名参加了这个课外班。有一天,妈妈妈妈发现他放学后迟迟没有回家,就找到了学校,发现高亭宇正在那滑冰呢。回家后,夫妻两人把孩子狠狠教训了一顿,不让他再去滑冰了。
听到再也不能滑冰的消息,原本十分听话的高亭宇第一次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我特别喜欢滑冰,也不怕受伤,你们不让我去,我就不念书了! ”虽然儿子当时才8岁,但是父母没想到儿子决心这么大,于是同意了他继续滑冰。
张晓力说:“当时就想着,他爱玩就玩呗,如果他觉得不行了,再放弃也没关系。 ”没想到,高亭宇竟然坚持了下来。
武大靖:父亲2个月工资为他买滑冰鞋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决赛,武大靖、任子威、曲春雨和范可新组成的中国队夺得金牌。
逐梦冬奥,为家也为国。武大靖的妈妈吕玉香为儿子写了一封信,叮嘱他一定要记住是国家培养了他,不能忘记背后为他默默付出的人。
武大靖出生在黑龙江佳木斯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13岁就离开了家,独自走上了一条无比艰辛却通往奥运冠军领奖台的路。
“刚开始练的时候,因为水平不够,所以他排的冰点都是凌晨,早晨4点多钟起来上冰,天那么黑,那么冷,训练还是在室外冰场。 ”大靖妈妈回忆,“他拿着冰刀,自己推着小自行车就出门了。 ”大靖爸爸有时候忍不住偷偷去看儿子训练,“滑着滑着摔倒了,他也不哭,起来拍拍接着滑。 ”
“衣服从里湿到外,寒风一打都透了,他怕我们担心,都是偷偷把衣服换好,然后吃口饭,早上6点多又去上学了。 ”每当想起大靖小时候受的苦,吕玉香总会心疼地落下泪来。
武大靖的父母在某综艺节目上说,当时为了支持儿子练习滑冰付出了很多,武大靖第一双轮滑鞋,用了爸爸两个月工资。妈妈说当时不懂,还把武大靖第一双滑冰鞋错买成了大道鞋。 “还特意买大了一点儿,咱们不懂想着能穿时间长一点,不是能少花点钱吗? ”大靖妈妈现在想起来,还对大靖感到愧疚,穿着不合脚的鞋,不知道儿子多遭了多少罪。
过去的十几年,春节团聚对于武大靖的家庭来说是奢侈的心愿。妈妈说有时候看到儿子,甚至会感觉有些陌生,这一次冬奥,又正逢春节,武大靖的妈妈不知道儿子具体参加几个项目,她唯一的期望就是儿子平平安安。
苏翊鸣: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
“00后”小将苏翊鸣在2月15日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为我国赢得本届冬奥会的第6枚金牌,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夺冠后,苏翊鸣向父母所在的看台鞠躬。苏翊鸣爸爸苏群说,“我们真的很开心,好像我们也得了金牌一样。
苏翊鸣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父母都是单板滑雪爱好者,从他4岁开始,父母就带着苏翊鸣去小雪场,然后去北大湖、松花湖,6岁的时候,苏翊鸣已经可以跟着他去长白山滑野雪了。
在2015年7月31日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那天,苏翊鸣表示:“希望有一天“身披国家队战袍,在家门口为国争光”。在微博上苏翊鸣写下了这句话:“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得知他的决定,苏翊鸣的父母全力支持走职业运动员的道路。
2018年,14岁的苏翊鸣,通过跨界选材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但一场意外的受伤,让他的梦想,遭遇重挫。之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别提训练了,苏翊鸣一直只能依靠轮椅代步。看到儿子陷入沮丧,苏翊鸣妈妈李蕾想到了一个帮他振作的好办法——她给苏翊鸣拿来了同学的留言册,里面字字句句,都是大家在表达对他的钦佩和鼓励。那一次,苏翊鸣在妈妈带来的“同学夸夸团”的簇拥下,找回了自信。
妈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苏翊鸣的成长。李蕾曾表示:“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我对孩子的文化课,还有个人素养修养,这方面要求得还是蛮严的。因为我想人要有生活的底蕴,要有文化,这样不管他将来是滑雪还是演绎,他的路会走得更长,更宽。 ”
新闻推荐
从二龙湖浩哥到象牙山群星,喜剧和本土文学改编成为流行密码“支棱”的东北网大,放松式的异军突起
二龙湖浩哥刘海柱《发财日记》成为东北网络大电影喜剧代表作之一。大银幕上现实主义的沉重似乎成为东北影像最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