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年

内江日报 2022-02-19 08:20 大字

◇罗学娅

我从小就喜欢过年,穿新衣、换新鞋,热热闹闹吃团年饭,欢欢喜喜看耍龙灯。小伙伴们邀邀约约,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到元宵节正月十五,几乎都在尽兴地疯玩,成天笑得合不拢嘴。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体会到:在浓郁的年味里,还有一股美好的诗意,如醇酒,在中国年里飘香。

最初的体会是过小年扫扬尘的时候,妈妈一边教我干活,一边教我念:“贫家净扫地,贫妇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

接近年关了,从学校回到家的妈妈,总是忙着帮左邻右舍写对联,外婆叫她吃饭了,她老是回答:“等一会儿,再写一副。”写完了,妈妈指着墨迹未干的对联自我陶醉:“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那时候的我,并不真正懂得这些诗句的含义,但喜欢跟着妈妈念,觉得好听、好玩,念着念着,就能背诵了。

除夕守岁,在零点钟声引发的阵阵鞭炮声中,我学会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十五,在漫天绚丽的烟花雨中,我看到了“元宵似是欢游好”,“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记得2016年正月初五的晚上,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视。突然眼前一亮——《中国诗词大会》正在播出,主持人董卿一句“人生自有诗意”瞬间把我深深吸引。我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欣赏中华诗词之美,与节目现场的百名选手一起,感受经典诗词之趣,跟着点评嘉宾“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那期节目,勾起了我对古诗词的记忆,同时也发现自己诗词储备量太小,能同步答对的题很少,对节目里出现的诗句有些还很陌生,甚至一些自以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点评嘉宾的诠释下,才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于是,我从第二场开始认真做笔记,对那些不熟悉或知之甚浅的诗词,便翻书查找,督促自己重温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诗句。

那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一季,共十场,从正月初五到三月初九,我一场都没落下,跟着央视推出的这档文化益智节目,在年味浓浓的新春,开启了一次温故知新的诗词之旅。

《中国诗词大会》年年如期而至,连续五年都是在新年伊始开播,连续十天,游弋在诗词的海洋里,真是过瘾。从此,我们的“年”,更有了诗意。

今年正月初三,应邀参加一个朋友的新春宴请,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氛围中,坐我旁边的李老师老看时间,一问才知道:她要赶在8点钟前回家陪孙子看《中国诗词大会》。东道主忙叫大家不着急,说当晚诗词大会晚上10点半才播出,我们都要回去看的。

原来,大家都在关注这顿年味浓浓的中国诗词“大餐”呀。我回到家,原本晚上10点就得上床的老妈和孙子都没有睡,像守岁一样守在电视机前,等待《中国诗词大会》开播。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龙洋拉开了壬寅年《中国诗词大会》的大幕, 百人团气势磅礴的共读,碰撞古今;云上千人团的齐颂,更是震撼人心;诗词小剧场跨越时间长河,让我们怀揣烂漫诗心,跟随嘉宾,如临其境,欣赏祖国的美丽风景。

夜,虽已深,我则兴奋无比,由衷感叹“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年,过得越来越有诗意!

新闻推荐

曾经的那些年夜饭场景又回来了!“红花郎”再度携手央视 打造一波满满“回忆杀”

◎川江都市报记者汤骏唤醒“经典回忆”你还记得那些年的除夕夜吗?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春晚、评节目,再饮上一杯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