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你坠入爱河的两个原因 哪一个成为了你的心魔?
原创 KY KnowYourself
策划、撰文 / 二狗子
编辑 / KY主创们
前两天更新的《脱口秀大会》,庞博聊了自己和妻子的七年婚姻故事。
演出的最后,他说道:我觉得婚姻并不可怕。
有些出乎意料的,场上结了婚的、没结婚的、结过婚又离婚的领笑员,纷纷为庞博爆了灯。提到拍灯原因,大张伟说了这样一段话:
“感觉现在咱们特别怕交男朋友、女朋友,不要怕,还是勇敢拥抱爱。”“勇敢拥抱爱”,听起来似乎不难。
可微博广场上的网友们,却好像对这句话有着一肚子的苦水要吐。为什么我们会生成这种既渴望爱情,又拒绝恋爱的状态?它源于何处,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情感呢?
来看今天的文章。
(前方预警:KY尊重并支持每一种人生选择。本文所描述的是一类人群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在评判其优劣,更不是在定性某一种情感生活范本。请各位客观对待。)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许多人一边说着恋爱好可怕,不愿再爱,一边又会边吃着甜甜恋爱故事的狗粮,嚷嚷着“酸鸡竟是我自己”。
当被问到为什么恋爱“可怕”时,ta们也会给出自己的原因:恐婚、恐男、怕被渣、怕麻烦……
有社交恐惧的人会尽量躲避交际,有选择恐惧的人会尽量避免作决策。那么,那些恐惧爱的人呢?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恋爱恐惧者类型,以及ta们的对应表现。来看看在ta们之中,有你的一份吗?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也就可以明确一件事:
没有人会对幸福快乐的恋情心生恐惧。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种种理由,恐怕只说了一半。
真正让我们惧怕的,是(不幸的)婚姻,是(会伤害自己的)异性,是(恋爱后不确定的)生活状态,是选择去爱之后,可能发生的痛苦、失望和伤害。
在搜集这篇文章的相关资料时,我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许多“过来人”会对那些恐惧爱情的人说:你这样不过就是经历得太少,看开点就行了,大家都是这样的,自然而然地就好了。
如果你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你可能陷入了关于“恐惧爱”的迷思中。即便你身处在一段关系中,你也可能是一名恋爱恐惧者。
这是因为,恋爱恐惧者的内心一方面十分渴望获得一段长久稳定的恋情,另一方面又不认为自己能够获得这样的关系。因此,ta们可能有着相当丰富的恋爱经历——反正和谁在一起都一样。
当发现这段关系并未如ta们的愿时,就会觉得这段关系又一次印证了自己的预期,最终让这段恋爱关系难以稳定而持久地维持下去。成人恋情关系(romantic relationships)中的依恋类型理论,由Hazan 和 Shaver在1987年提出;而恋爱恐惧则并不属于学术概念。
一个人属于哪一种依恋类型,需要通过专业的测试,以及根据“回避亲密”和“焦虑被弃”的特质来综合判定。因此,不能断定一个“恐惧爱的人”就一定是一名“恐惧型依恋者”。恐惧爱的人们并非不相信真爱,只是很难去主动、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当ta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ta们又会觉得:对方不是自己的“命中注定”。
事实是,寻找对方的“缺点”,其实是ta们用来逃避更严肃、深入的关系的策略 (Heisler, 2011)。从这一角度来看,对爱心生恐惧的人,同时也是比起常人更加渴求真爱的一群人。
需要注意的是:“恐惧爱”也不应当作为一个人在关系中迟迟不愿作出承诺,或做出让他人不适的不恰当行为的借口。
而如果你察觉到,自己实则不是在恐惧爱情,而是从根本上无法喜欢上他人,那么你可能需要从其他方向来找找缘由——比如无性恋(Aces)(无性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取向?点这里来看看:)。
当然啦,没有人会喜欢在感情中经历伤痛。既然这样,我们要如何恰到好处地装备自己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如让我们尝试了解这些恐惧的根源。或许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所惧怕的痛苦、失望、伤害产生的缘由,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答案。无论我们对爱的恐惧隶属于以上的哪种分类,我们之所以对真正的爱心生惧意,忧虑的无外乎两个问题:
Question 1 ?道理我都懂,可是恋爱的时候,我就会整天想着:完全被ta牵着走怎么办?分开了怎么办?在感情里受伤怎么办?为什么陷入爱情之后,我就要变得这么脆弱呢?
Answer 1 ?
坠入爱河之后,人就会变得脆弱吗?
嗯……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与浪漫的激情不同,“爱”本身便包含了妥协,甚至牺牲,也包含了对单身时个人习惯的颠覆——事实上,在任何情境下,我们都不能只选择快乐,而完全避开困难和痛苦。人生的苦和乐本就是如影随形,相互映照的。正是痛苦成就了欢乐。
Question 2 ?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过往的感情经历实在不怎么妙,我也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和能力去爱一个人。这样的我,要怎么才能进入一段真正的恋情呢?
Answer 2 ?
有时候,我们在新的亲密关系面前掉头就走,是因为它唤醒了旧的伤痛、失落、愤怒和抛弃。
Ta们的内心存在着一个声音,像是某个残忍的批评者,一直在头脑里低吟:这个内心的声音,可能来源于我们早年的不良经历。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来自于过去亲密关系中的创伤性事件(Raymond,2019),家庭、亲子、友情……等等,都会成为这种不安情绪的来源。要知道,很多长期害怕爱的人,不仅是对恋爱心生惧意,连带着友情、亲子等亲密的关系也会连带受到影响。
长久以往,即便有人想要亲近你、夸赞你、爱你,你也会觉得局促不安——因为ta们的爱意和举动,挑战了你一直以来的自我认知。你既害怕爱的存在,又害怕爱的离开(Heisler, 2011)。
事实上,爱情恰恰是我们把自己推倒重建的机会。
你需要明白:你确实有机会重新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不再受早年创伤的影响,在爱情里看到一个值得被爱的自己。
诚然,是否投入一段新恋情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然而,并不是每个渴望幸福的人,都能拥有逾越恐惧、坦然去爱与被爱的能力。
那么——平时处理亲密关系时,以上这些担忧都会被各种各样的借口所伪装和掩盖。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对于爱和亲密关系,我们担忧的究竟是什么,同时去尝试解读,这种担忧是如何影响了自己。
在那之后,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自身与爱的关系。
面对亲密关系,我们总是害怕恋爱的失败,害怕潜在的失去,想控制恋情的各个方面。我们害怕对方拥有自由的空间,害怕对方在这个空间里发生自己不愿看到的变化。
但这可能就是人间必经的苦难。
如果我们把恋爱观从以结果为导向,转变为以自我成长和自我探索为目的,你会发现,即使最后分手了,你在关系中付出的努力也并没有白费。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更了解了自己,更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同时,你在处理亲密关系的技能方面也会收获成长。
下面,我为你准备了冥想练习,你可以试着在冥想中,学习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试着体验无常,重拾敢爱的力量(点击图片即可播放)。
幸福的亲密关系没有捷径,找到一个百分百符合自己想象的伴侣也不是捷径——即便条条框框都符合,只要两个人不是合为一体的头脑,就一定会有想法相悖的时刻。
或许正是那些我们难以完全掌握的感情,那些我们尚未彻底认识的事物,那些刚好能够承受的人世无常,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值得去过,让这个世界更加值得我们去探索。
这期《脱口秀大会》里,另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节目里公开向女友求婚的杨蒙恩。
有网友发出了对杨蒙恩这段话的理解:“他当着全国观众的面求婚,就代表了他需要受整个社会的监督,他愿意为了她成为那个“被约束的文明者”。”此时,镜头给到了周围的人们:
天天说女性话题的杨笠哭得最凶,刚刚离婚的李诞摘掉眼镜擦着小眼睛,婚姻幸福的谢娜第一时间红了眼眶,七年之痒的庞博转过身擦眼泪。
在他们之中,有人单身,有人已婚,有人刚刚离婚。历经各种滋味的他们,那一瞬却在真心祝福着勇敢追求幸福的伙伴。愿世间永远有纯粹的爱情,和被束缚的文明。
以上。
References:
Bozon, M. (2002). Sexuality, gender, and the couple: A socio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Sex Research, 7, 1-32.Fisher, H.,Aron, A., Mashek, D., Li, H., Strong, G., &Brown, L. L.(2002).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mate choice: A hypothesis. Neuroendocrinology leters, 23(4), 92-97.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文/蓝鲸传媒棠棠湖南广电不太平。前主持人钱枫涉嫌性侵一波未平,当家主持李维嘉又因代言的奶茶品牌跑路陷入争议。昨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