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物 触摸历史脉络

甘肃日报 2021-10-12 07:19 大字

李慧芬

近年来,考古热、文物热、博物馆热不断升温,《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纪录片及综艺节目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进一步助燃了博物馆热。那么,在参观博物馆时,如何透过馆中所陈列的冷冰冰的静态文物,来挖掘、发现、串联其背后丰富的中国历史呢?上海博物馆张经纬撰写的《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对帮助大家打通文物与历史二者的关系大有裨益。

这本书共精选了十多种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用简明有趣的表达,解读文物背后隐藏的信息,勾勒出中国古代的物质生活,串联起一条简明的“中国史”脉络。其中,不少朝代的代表性文物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也有几种相对陌生,或者说不容易关联到,比如秦至西汉时期的博山炉、东汉的壁画、元代的江南园林、清代的蓝染布等。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独辟蹊径选择这些文物呢?其实,作者在选择代表性文物时,更多的是从时代背景出发,从物质生产、消费与交流的角度切入,讨论物质文化产品背后的宏观社会机制。如说到秦代和汉代,很多人会想到“秦皇汉武”,他们都用武功证明了在开疆拓土方面的相似之处,但他们还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神仙世界都有着热切的向往,强烈地希望能够长生不老。作者通过造型别致的铜器“博山炉”,从精神追求层面验证了秦皇汉武的寻仙之路与秦汉帝国命运沉浮的关系。而强大的汉朝是如何灭亡的?至今并没有十分充足的文献证据,但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图像志”研究方法,对漠南草原中一座汉墓的壁画进行考察,从隐藏在壁画中的鲜卑骑兵,解读出北方民族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并壮大起来的。到了宋代,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巅峰,文人画家们寄情于山水,追求陶冶情操的林泉。元代建立后,科举制被取消了,上进无门的江南文人们采取了自我放逐的策略,将宋代以降通过绘画表现的山水世界,以缩微或模仿的方式,用巧夺天工的手法营造出大隐隐于市的人间仙境——园林。而清代,作者则选择以蓝染布作为样本,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研究,由于颜料合成和轻工业抢夺了本土天然染料的空间,导致财富流动大变向,从而钩沉出清代跌宕起伏的命运。

我们在欣赏、研究文物时,不应该仅仅将之视为一个个扁平化的对象,而要“把文物和历史脉络结合起来,打破两者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从人类活动的角度,看到文物的流动、变迁之路,以及它们对古代社会、国家的深刻影响”,让文物“真的成为历史脉络中生动、活跃的见证者”。明晰了这些,我们或许就能在博物馆中收获更多中学历史课本上所没有介绍的知识。

当然,作者试图通过博物馆中的文物勾勒出的中国历史只是一部“极简中国史”,更准确地说,只是一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简史。毕竟,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罗万象,除了收藏在博物馆中的遗存物,还有政治斗争、经济发展、思想交锋与制度变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由于作者本身既拥有人类学家的视角、博物馆的工作经历,又运用了比较符合当下阅读习惯的表达形式,所以让这本书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张经纬著,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新闻推荐

北京环球影城怎么玩?9小时速通的我帮大家划好了重点

北京环球影城怎么玩最爽?9小时速通的我帮大家划好了重点!原创毕导毕导众所周知,北京环球影城马上就要正式开园了!这是多少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