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夏季中暑处理方式

资阳日报 2020-09-28 07:19 大字

□魏方义

一、什么叫中暑?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时段,很多人知道中暑的大致概念,但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其实,中暑是一种统称,它具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中暑衰竭,这是最为常见的中暑症状。它是由于身体突然处于暴汗情况下,血管扩张导致血容量供给不足引起的。这类症状一般常见于老人和未能及时适应高温的青壮年。中暑衰竭起病很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经常出现有人在站立、运动、劳动时突然失去意识。

第二种是中暑痉挛,这类疾病多发生在20至50岁的人群中。它是由于在劳动或者运动过后,身体大量出汗导致口渴,之后畅饮冰水,加之未能及时补充盐分,导致骨骼肌肉在收缩时产生阵发性疼痛和抽搐。

第三种是日射病。它是由于人们长时间在阳光底下暴晒,导致脑部充血或水肿,具有危险性,轻则头痛欲裂,重则昏厥,引发并发症,危及生命。关键一点,这种中暑症状不一定会导致人体体温升高。

第四种是中暑高热,也叫热射病。它是中暑后,身体产生的大量热能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症状一般是皮肤在高温下没有出汗,患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体温可达40℃以上,属于中暑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二、中暑后的应急措施

1.立刻将患者置于通风处,保证环境阴凉和干燥,例如树荫下和走廊中。

2.将患者仰卧平置,解开其衣扣,保证患者皮肤处于透气通风的状态。

3.使用物理方式使患者的体温尽快降到38℃以下。具体为:用冰毛巾或者冰袋置于患者额头部,咯吱窝还有脚踝处。对患者皮肤进行按摩,加速其血液循环,促进排热。或者将患者置于冷水中,水温最好在18℃左右,水位以没过胸前为准。

4.如果患者恢复意识,则可以让其服用解暑饮料和汤,之后再观察情况。

5.情况严重者立马送医。

三、中暑后的药物选择

在中暑后,除了传统的绿豆汤和酸梅汤之外,也可以利用药物帮助患者尽快脱离中暑症状。中医治疗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以下中药对中暑患者缓解症状有较好疗效:

藿香正气水/丸:针对暑湿引起的胸闷烦躁、恶心想吐、四肢无力和腹泻等不良症状。服用后可以解暑降温。

诸葛行军散:针对暑痧和头晕,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仁丹:针对暑热导致的恶心干呕、腹泻和头晕。服用完可安神舒心,去热解。

十滴水:针对暑热导致的恶心干呕,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使用后具有健胃、驱寒、清热祛暑的功效。

痧气丸:适用于中暑导致的四肢发冷、牙关紧闭、昏厥、拉稀腹痛等症状。注意儿童慎用!

四、如何预防中暑

很多人都不把中暑当回事,并不清楚中暑带来的危害。由于中暑的各个症状都相似,所以尽管得了热射病,很多人也没有在意,最后导致死亡。预防中暑的第一要点就是避免酷暑天在户外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劳作或者运动。其次是在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补充水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喝水,而是补充电解质,应该采取少量多次(每次喝水200ml)的方式补水,在高温下工作的人群和运动人群应该以喝盐水或者电解质饮料为主。及时补充电解质可以迅速将失去的水分补充回来,促进新陈代谢,使人们不会感觉疲劳。

(作者系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

新闻推荐

持续加劲 共同发力 务实推进中国牙谷项目建设

李刚在资阳调研时强调持续加劲共同发力务实推进中国牙谷项目建设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忧)9月25日,副省长李刚率...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