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我们准备好了吗?
□本报评论员冯余冬
我省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进入“倒计时”——
近日,省住建厅官网发布了《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拟在全省包括资阳在内的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鼓励县级城市(含县城)、乡镇和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在倡导宣传推广了近20年后,生活垃圾分类即将进入“强制时代”,对此,我们准备好了吗?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绝非小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这是一件迫在眉睫、没有退路的大事,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呈爆炸式增长,有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活垃圾第一大生产国,一年的排放量达5.8亿吨,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加,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窘况日益凸显。资阳也不例外,2005年10月,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投运,日处理能力300吨,设计使用年限15年,但仅仅使用了10年,填埋场就趋于饱和,资阳城区和雁江区部分乡镇生活垃圾就面临无法倾倒的困境,不得不启动填埋场三期扩建工程,垃圾增长的惊人速度由此可见一斑。破解城乡生活垃圾困局,卫生填埋仅仅是手段之一,根本途径还是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而垃圾分类就是其基础与前提。在这里,建立对环境更友好、资源回收率更高的垃圾分类制度,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对垃圾分类日渐重视,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试点,上海更是通过人大立法出台《条例》,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凸显出垃圾分类的紧迫性和大趋势。资阳也不甘人后,在去年底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项目,选择市级机关4个办公区和文博园等7个居民小区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旨在通过引入规范化制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但与强制性垃圾分类、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制度相比,这只是前期的试水和铺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时间已经不多,省上《方案》一经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就将全面启动,我们应该做好准备,积极应对。
公众意识的培育与习惯的养成是其基础与前提。垃圾分类涉及每个家庭,对长期习惯于垃圾混装混扔的居民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是,不管什么样的垃圾,混装一起,一扔了事,简单方便轻松;今后是,要严格按照标准分类入袋、分类投放,繁琐费神耗时,让人望而生畏。省统计局民调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虽有八成居民赞成垃圾分类,但对怎样分类却茫然无措,仅有1.4%的居民表示分得清。垃圾分类由简至繁,必定要经历一个适应性的“阵痛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制度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引导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居民观念的转变、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主动理解、拥护、支持与配合,并逐渐成为规矩。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了,垃圾分类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后续措施配套完善和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其关键所在。垃圾分类与处理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系统性工程,进口有赖出口,后端决定前端。前端垃圾分类之后,后端运输处理必须跟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建立起整套垃圾分类的制度体系,才是推行垃圾强制分类的终极目的。否则,垃圾分类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做样子。因此,在推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和收集设施全覆盖的同时,必须花大力气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才能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这将极大考验我们的智慧、决心与毅力。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正向我们走来。这是一场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未雨绸缪,共同努力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佳音)为锻造检察机关“铁一般”的纪律作风,日前,市检察院印发《资阳市检察机关关于从严约束检察人员社会交往十...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