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茅房到厕所
□ 汪古翔
什么是旅游?有人说旅游就是换个地方去吃喝玩乐。但喝多了吃胀到了会发生什么后果?那当然就是要拉、撒。可以说,我们一生中可能有过没购过物的旅游,但绝不可能在旅游过程中没上过厕所!
在千百年形成的传统观念中,人们自然重“进口”而轻“出口”。人们可以津津乐道地、深情地回忆起某年某日在旅游途中吃过的某顿难忘的晚餐,但几乎没有人能说得出来在某个地方拉了一泡畅快淋漓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尿!
被而如今城里人高雅地称为厕所、洗手间的地方,俺乡下人叫了几千年的茅厕(亦读作“si”)、茅房。在那住房大多为茅草房的年月里,拉屎拉尿的地方自然可能就只是仅以一蓬茅草以蔽之。到后来,人物身份发生变化,从茅草蓬蓬里出来的公卿大夫们蹲在砖砌瓦盖的房子里,于白瓷马桶上出恭,但仍习惯性地称这屋子为茅房。
在农村,在没有化肥的年代里,大小便是绿色有机肥料,属于私有财产。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农村只有私厕而无公厕概念,除非穷得来连私厕都无法拥有才被迫让肥水外流。在“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各家各户的茅厕就附着在猪圈粪坑之上,讲究点的,砌几块结实的石板,条件差一点的围一圈高粱杆、苞谷杆,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茅房。反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人们对茅房的要求仅仅是遮个丑,不在乎其建筑与装修风格。
在那集体经济时代,几十户人聚在一个大院,比邻而居,不一定家家户户都能拥有自己的私人茅房或有茅房而高峰时不够用,那大家到哪里去呢?于是,老少爷们儿齐刷刷到生产队公猪圈背后的大茅厕凼凼边上去蹲排排。大家一边吧嗒着叶子烟,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邦国大事,一个大茅厕就是一个议事厅!
盛夏六月,暑气蒸腾,群蝇乱飞。整个山村大院都弥漫一股大粪味,此时去上茅房就不是什么轻松与享受了。
开始读小学了,我第一次从老师口中得知,茅房也叫厕所。村小的厕所,小巧玲珑,自然也是旱厕。虽然门也是分男前女后,但到屋子内,就只有三块石板相隔,石板间也没用什么石灰水泥沟缝,两边的动静,或地崩山摧壮士死,或泉眼无声细流,均听得一清二楚。小学生天真纯朴,上厕所时男女生还不忘聊天,甲问乙:“你屙啥子?” 乙回答:“我屙尿”。学校厕所的大粪作为肥料,几个生产队轮流来挑。
到伍隍中学读书,长山岭上,一排米黄色建筑,那便是我们的教室和寝室。教室的左手边,上个二十米的斜坡,有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旱厕,两排蹲位,隔板地板均为实木。高峰时节,200来号人,抢厕所就是一场战斗,以致有的弱小同学三年下来,屙屎屙尿,成了心理阴影。白天还好,晚上起夜,有的学生干脆就在寝室外面的公路上解决。那时的伍隍中学班主任老师要多一项工作:每天早晨上课前理麻,昨晚是哪个仔儿在寝室外摆了堆堆?当然,这如屈原的“天问”,永远没有答案。
偶尔进城,才知道,城里人虽然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并非所有的厕所都是水冲式。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到县文教局,还在县文教局院里那旱厕行过方便,这厕所与长山岭那厕所相似,也是木板,不过,便池底更深,整得响动更大。炮弹空降,为了不至于被粪水溅湿了粉臀,须得小心翼翼,控制进度与节奏,难以酣畅淋漓。红男绿女,一个个上了厕所出来都满脸通红,像做了坏事似的,颇不好意思。
工作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老婆单位在今和平路电影院对面一个小院里,分了两间建于明清时代的古苫架房子给我们。房子背后,仍是一口长方形大粪池,没有蹲位。早晨,与同院的老师们一起,蹲在池子旁边,共同探讨语数外教学中某个技术性问题,音量控制到最低,怕右边女厕所隔墙有耳。很多时候,很替同院那几个有高血压的老教师担忧,怕站起来的那一刻,摔进茅厕凼凼里——那是我记忆中最后的茅房。
那时候,资阳城里的公共厕所还屈指可数。像和平路这种商业黄金地段,寸土寸金,更不可能拿出临街显眼之处来修厕所。这时,我的身份倒是已经换了位,成了城里人。有时想一想,真替那些偶尔进一下城的人们解决如厕问题揪心。在群众激烈的呼吁声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政府专门出过一个文件,规定资阳城里临街的政府机关必须无条件向市民开放机关厕所。但文件只下发到各正科级单位,真正需要知情的广大进城农民不可能知道,何况多数父老乡亲偶尔进一趟城都如刘姥姥进荣国府,哪敢到官府衙门去撒尿?
有道是,资源一旦稀缺就会成为资本。我们单位原老办公区在繁华的上西街,到机关来上厕所的市民较多,除了临时人员之外,也有附近商铺所雇店员,她们是机关厕所的固定用户。单位从劳务公司聘来一位脑子灵光的门卫大爷,门卫大爷叫那些店子女店员办理上厕所月票。因为系店主出钱,大家也就办了。谁知有一天,该大爷向一位临时前来上厕所的美女市民索要月票,美女竖眉一怒之后,把门卫大爷告到了网上。门卫大爷因此被单位问责——成为比“蝇贪”还小的“蚊贪”!
到后来,在资阳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开始有规划地修建像样的公厕了,厕所也开始收费了。以前乡下人抱怨在城里“站要站钱,坐要坐钱”,现在是“屙尿还要尿钱”。印象最深的是雁江二中斜对面、临江粮站围墙外那一座厕所,是当时资阳城里最漂亮的公厕,男女厕所之间还有一间小屋子。管理厕所的老两口把厕所打理得一尘不染,最后干脆把那屋子作为自己的居所,在那里炒菜煮饭。两人在厕所吃饭,成为乡下人进城所看到的众多稀奇之一。
在当今现代化的城市中,还有极少数地方见得到“茅房”,那就是在以乡村风格、怀旧格调的装饰出来的特色饭店中,在厕所门楣上写上“茅房”二字,但那只是商业噱头而已,此茅房已非彼茅房了。
资阳设地级市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可喜的是,在新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规划中,公共厕所成为必备公益设施设计到了每一个角落。行走在资阳大街上,公共厕所抬头可见,能够保证在你上次解便到下次尿急之前看得到下一个厕所。比如,长达12公里的九曲河绿化带上,几乎是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座厕所,每一座厕所都设计得如童话故事里的小屋,各具样式,精巧别致,让人们不拉撒都想进去看一下。无论是本城休闲的市民还是外来的匆匆过客,不会再在大街上脸红筋胀慌慌张张地找厕所了。要论证厕所对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只需要举一例:大街边,杵到围墙根儿屙尿的老男人明显比20年前少多了!
人们外出旅游,吃穿用度皆可以自带,唯独厕所需要旅游目的地提供。上厕所也是旅客留给旅游景点为数不多的纪念。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细到厕所,将厕所改进上升到厕所革命的高度,确实令我们感动。资阳以旅发委牵头,确定从2017年到2020年,全市将新改扩建厕所866座,其中新建622座、改扩建244座。相信到那时,全市人民和每一位到资阳旅游的客人都能充分享受到厕所革命带来的成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亓孝伟记者李青依实习记者刘佳雨)受连日暴雨影响,7月2日23时24分,雁江区丹山镇农机加油站发生一起因强降雨导致的...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