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雁江——全国30多位著名诗人探访“文化雁江”

资阳日报 2018-05-07 07:38 大字

参观临江寺豆瓣厂。本报记者 秦建华 摄□ 本报记者 孙正良

这里是蜀人原乡,这里是中国长寿之乡,这里有诗与远方……5月5日至6日,“诗意人生·精彩雁江”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雁江。30多位全国各地著名诗人通过现场采风和主题论坛等活动,感受“文化雁江”和“长寿雁江”的魅力和风采,传播诗意人生和诗歌精神。

5月5日,诗人们走进雁江字库山公园感受汉服文化的魅力;走进蜀人原乡广场聆听雁江长寿之乡的秘密;走进资阳高铁站南广场、宝莲酒业、宴家坝新农村、幸福谷景区和资阳市规划展示馆了解雁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资阳35000年的厚重历史延续;走进临江寺豆瓣老厂区感悟雁江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发扬光大。

“我是四川人,蜀人原乡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资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完美结合,让诗和远方很好地走到了一起。”每到一处,诗人们都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悟。多次到过雁江的诗人对雁江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啧啧称奇,第一次接触雁江的诗人也对雁江的历史文化惊叹不已,目之所及总有一些东西会触动诗人们心中的诗意。

活动中,诗人们对雁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兴盛充满期待。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新泉说:“资阳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气息\’是可以传承和延续的,会默默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诗歌万里行,诗人在深入生活和写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推广诗意生活和诗歌精神。

6日,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诗歌与理想”主题论坛上,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同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的学生分享了诗意人生“饱读诗书、勤于写作、善于创作”的三重境界。“腹有诗书气自华”,叶延滨说,诗歌就像中医一样,中医可以强身健体,而诗歌可以调理人的精气神,它们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诗人们还用他们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人生”课程。打过铁、拉过船、做过搬运的张新泉在女儿的眼中不像诗人更像公司的保安,张新泉自诩为“会写诗的保安”。他说,社会是最好的学校,生活是最好的素材。资阳本地诗人郭毅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走到哪里诗就写到哪里。郭毅说,生活本身就有诗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诗的源泉。

“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走进雁江,为雁江走向全国打开了一扇新的文化窗口,将推动雁江文化特别是诗歌文化的兴盛繁荣,也将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雁江活动结束后,诗人们将以他们独特的视角,触动心灵的感悟,创作一批贴近雁江、反映雁江、展示雁江的优秀诗歌,以诗的精炼与浓缩呈现诗意雁江和文化雁江。

新闻加点料

中国诗歌万里行是由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主办的一项大型诗歌文化传播活动。自2004年7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国近千名诗人,随着诗歌万里行走进城市、乡村、学校、社区、军营、铁路以及世界各地。中国诗歌万里行已经成为中国诗坛活动第一品牌,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诗歌活动品牌。

新闻推荐

雁城七旬老人自创“汉字肖像”

□实习生徐嘉欣本报记者刘梦娜“发”为脸,“云”为脖,不论是简体汉字还是繁体汉字,都能绘成一幅幅生动而形象的人物肖像图……如此独具匠心的“汉字肖像”,出自雁城唐兴昌老人的妙手。20多年...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