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七旬老人自创“汉字肖像”

资阳日报 2018-05-05 08:13 大字

□ 实习生 徐嘉欣 本报记者 刘梦娜

“发”为脸,“云”为脖,不论是简体汉字还是繁体汉字,都能绘成一幅幅生动而形象的人物肖像图……如此独具匠心的“汉字肖像”,出自雁城唐兴昌老人的妙手。20多年来,经过不断创新尝试,老人已用汉字画出了200余幅肖像和人物全身像,且在不久前成功完成版权登记。

写写画画灵感迸发

用汉字画肖像

今年71岁的唐兴昌是土生土长的资阳人,家住雁城马巷子南电综合楼,早年曾当过小学语文教师,后在资阳市雁江供电分公司工作,如今退休后随儿子长居乐山。

老人性格随和且乐观,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自创的200余幅“汉字肖像”。1992年,唐兴昌还在电力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闲来无事,便拿起笔和纸开始练字,忽然脑中灵光一闪:历代文人用汉字组成诗词歌赋供世人咏诵传唱,说不定汉字还有其他妙用尚未挖掘出来。思索许久后,他有了一个大胆新奇的想法,或许可以用汉字组成人像画。

“组成人像画,面部是关键!”为了找到可以组成面部肖像的汉字,他开始在字典中反复翻找,花了很长时间,最终发现“发”的繁体字形“發”, 上半部分稍微变化一下可以充作人的眉毛和眼睛,而下半部分稍微弯曲变形,则可以做鼻子、下巴,十分适合做人像面部。

在随后几年,老人陆续发现了“癸”“葵”“笑”等几个适合做面部基础的汉字。

享受汉字奇特魅力

创作200余幅作品

面部基础有了,唐兴昌便开始用“发”的成语和短句作画。“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扬光大”“发愤图强”等在老人的笔下慢慢绘成一幅幅面容慈祥或神态激昂的人物肖像图。

有了肖像图,那为什么不尝试用文字画人物躯干和服饰呢?有了新的创意后,唐兴昌开始尝试给这些“人脸”添加“帽子”“衣领”等配饰,作起了人物半身像和全身像。在反复的写写画画后,简体字“云”“主”“日”和 繁体字“風”等,在他的笔下变成了帽子、脖子以及衣领……

创作灵感是稍纵即逝的,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一旦灵感涌现,唐兴昌就会立马拿起草稿本记录下来,开始即兴创作,有时家人都会开玩笑说他对“汉字肖像”过于痴迷。

“水浒有108条好汉,我就创作了108幅汉字肖像。”谈及自己的创作成果,唐兴昌十分自豪,将他绘制的汉字肖像、半身像及全身像展示给记者,并一一解释。“雷”字作为人物面部基础,“厉”和繁体“风”字拼在一起,人物就戴上了帽子,“行”便可作为衣领,一个用“雷厉风行”组成的人物肖像跃然纸上。用了八九年的时间,唐兴昌陆续创作了108幅汉字肖像和100多幅汉字组成的人物半身像、全身像。

媒体报道引来关注

部分作品已成功登记版权

“这些图像是我多年的心血,十分难得,何不将它们编辑成册出版,让更多人了解到汉字的奇妙乐趣呢?”唐兴昌称,长期以来,亲朋好友都对他的创作表示支持,但当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他们时,却被泼了一盆“凉水”,称这本书“应该没人会感兴趣”,他只得作罢。

后来,唐兴昌退休了,老两口随儿子居住在乐山。闲来无事的时候,出版画册的想法再次盘旋在他脑海中,且一发不可收拾。这一次,老伴儿陈良琼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

“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编辑成册也算是对这些作品的一个交代。”陈良琼说,有爱好是好事,为了让唐兴昌有更多精力创作,她一直以来都主动承担大部分的家务活。

在多方打探了解后,老人决定在出版前先进行版权登记。今年3月,他向当地媒体寻求帮助,原本只是想咨询版权登记事宜,没想到一经报道,他和他的汉字肖像瞬间在网络爆红,相关报道被众多媒体网站转载发布,随后也陆续有媒体上门采访。

“我很高兴,这么多人对我作的画感兴趣。”唐兴昌表示,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信心和热情。如今,他创作的108个汉字肖像及部分人物全身像已成功登记版权,接下来,他将为另一部分正在整理修改的人物半身像和全身像进行版权登记,同时,他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将它们整理成册出版,让更多人了解、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新闻推荐

积蓄优势 打造一口“好牙”

□黄陶旭四川日报记者郭静雯刘宏顺2017年,全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亿元,位列西部第一。凭借中国牙谷产业优势,资阳有望成为全省医疗器械产业新的增长点。但在发展过程中,产业优...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