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对接大市场订单农业带来双赢
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近郊发展合作社订单特色种植业,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5月27日,雁江区祥福镇小高村和保和镇石仓子村的菜园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青菜,是小高村小春的“头牌”作物。今年,全村青菜产量2万吨,产量史上最高,该村村支书童志超却一点也不担心销路,这是因为该村种植的青菜是订单农业。
□陈世胜 本报记者 寇敏芳
企业进村 建厂“垄断”供货
一直以来,生产的农产品市场在哪里、销路好不好这些问题大多数农民其实并没有能力解决。以以上两个村为例,大多数农民只关心收成,市场的问题则交给合作社去解决。雁江区委农办副主任周良耘说,随着订单农业的不断完善,根据订单调整生产规模和结构让农民职业化、农业工业化,“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安心种地,合作社有了坚实的大后方,市场拓展水涨船高。”
小高村与青菜的渊源是靠泡菜厂建立的。
2010年,该村引入海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将粗加工厂搬到村里,既保证了稳定货源,也省去了长途运输的成本。“对农民来说是一大利好,种的菜不愁销路,公司还承诺保护价收购。”童志超说。
每年,海山公司固定“消化”小高村8000吨青菜,刚开始,小高村的青菜种植规模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要,童志超就帮忙从其他村里进货。
很快,泡菜厂的地缘优势,让周边的村子也快速发展起青菜,渐渐形成了青菜种植带。童志超开始谋划更大的生意,将周边村子的青菜种植面积整合起来,做大粗加工和仓储,形成错峰上市,带动更多农民增收。杨中是小高村种植青菜的农户,今年家里0.8公顷地都种上了青菜,总收入6万多元。
对接市场 建经纪人网络
童志超的身份除了是村支书外,他还是资阳市志超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去年9月,青菜下种之前,他打了几十个电话,联系到全国各地的经纪人和经销商,了解到腌菜市场缺口大,他发动该村农民全部种上了青菜。
今年3月青菜丰收,小高村一部分青菜作为鲜菜卖到了菜市场,一部分卖给常年合作的泡菜厂,还有一部分共6000吨,合作社进行了腌制处理。
童志超并没有着急找销路,而是选择等。等到青菜腌制成色泽鲜亮的半成品泡菜时再出货,粗略统计,利润比卖鲜菜高出10%。
5月27日,童志超又打了几个电话,他再次询问经纪人泡菜市场容量,来判断一笔生意该不该做。“有个云南老板,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我觉得他给的价低了,再等等。”
遍布全国的经纪人网络是合作社判断市场的“风向标”,在石仓子村的合作社里,每到收货季节,理事长孙传辉也会通过经纪人网络判断市场价格,确定大宗供货应该发往何处,“及时调整供货,卖个好价钱。”
合作社抱团 吸引批发商上门
石仓子村走的又是另一条路,该村不再借企业之力开拓市场,而是用规模化的效应让市场找上门。
2011年底,资阳市内15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组成了宰山蔬菜专业合作联合社,地大不好管,孙传辉就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分工进一步明确,合作社负责规划调度,基地负责展示教学,农户专攻标准化种植。
为打消农民顾虑,合作社还推出了保险模式,即每年评估出保护收购价,一旦出现市场波动,保证“亏合作社不亏农户,按照保护价收购”。可是,保护价制度又可能让农民变懒,孙传辉开动脑筋,在每村选出一个示范户,基地专家监督示范户,其他农户按照示范户的标准种植,理赔标准参照示范户。“如果示范户亏了,合作社赔付全村农民,如果示范户赚到钱而农户亏了,则一律不赔。”这样,每家每户都跟示范户看齐,再也不敢偷懒。
有保险、有技术、有市场、有制度,农民纷纷与联合社签约,联合社从村走向区县,涵盖了资阳市,共30多个乡镇、89个村,辐射2000多公顷土地,规模化带来了市场,批发商直接找上门收购,“找我们的都是做大型批发市场的,所以不愁卖不掉。”
新闻推荐
□严晓璐本报记者冯超颖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许雯6月13日,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重庆学习考察,川渝合作将迈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巴山蜀水交相辉映,川渝两地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互为重要客源地。那么...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