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铁路上的 “公交车”

资阳日报 2015-12-26 21:59 大字

□ 本报记者 王勇  

这是一趟从资中经过资阳到成都的普快,人们习惯称它为“慢车”。

早上7点半,迟到30多分钟的火车终于拖着长长的身躯来了。虽然车还是那趟车,里外也没多大变化,但与成渝高速公路通车以前赶火车时的那种熙攘喧嚣的情景相比明显冷清了很多。

车厢里的空位很多。选个喜欢的座位坐下,掏出大堆零食和书报往桌上一放,与时间并行的旅途就开始了。

随着轮轨间不紧不慢有节奏的“堂卡卡,堂卡卡……”声,时间一点点地流走。窗外,山丘、江河、村落、田园构成的风景,像浏览电子图片一样……

正当赏景兴致渐高时,车速突然放慢了。好像火车刚刚起步还没来得及加速,第一个小站就到了。小站与小站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近。

如果前后没有车来,火车在小站稍事停留,上下完乘客就继续前进。如果有车,那就得耐着性子等待。

无奈的等待中,后来的车超过去了,这车还没有前行的意思。听说还要等迎面的车过来。于是,趴在桌上满眼惺忪的乘客,懒洋洋地把头翻了一个面,发出一声抱怨后,又趴在桌上百无聊赖地向窗外张望。在这种速度的时光中,经常坐这趟车的人都会做好充分等待的思想准备。

“慢车”就像城里的公交车一样,沿途一个一个地数着小站“走”,在走走停停、等等待待中漫不经心地向目的地行进。乘客上来一拨下去一拨,再上来一拨再下去一拨。多是扛着大包小包百货,挑着沉甸甸两筐猪肉,背着满满一篼蔬菜的商贩或菜农。到了最后几站,越是接近终点站,上车的越来越多。再到后来,过道里居然也站满了人——临近终点站几个小站的人们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大都习惯将“慢车”当着公交车使用。

缓慢的进度,漫长的旅程,即使窗外的风光胜过仙境,即便最耐于长途疲倦和热爱观光的乘客也会因为时间太漫长,精力消退,视觉劳顿,无心欣赏。当寂聊和疲乏涌上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通过打瞌睡来打发这“慢条斯理”的时光……

11点40左右,经过4个小时不知疲倦的爬行,火车终于到达终点站,时间比既定的晚了1个多小时。

钻出车厢,穿过地下通道,坐上高速飞驰的汽车,一切仿佛又恢复正常。相比之下,车厢里的状态就像倒回了一个时代,与时下正常的节奏恍如隔世。

新闻推荐

“红细胞”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谱新篇

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大的细胞,是运输氧气的重要工具,它流向身体的每个部分,保障着身体各个部分的正常运转,对人的生命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又是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的品牌与象征。自20...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