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木头“律动”起来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被誉为汉文化中的瑰宝,但是自古以来却是“高山流水知音少”,而斫琴者,则更为少见。28岁的简阳青年张勇,却是这少见中的一位。近日,他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古琴”(手工乐器)在省文联和省民协主办的“看四川——民间文艺创作工程”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传统手工艺古琴”是此次评选中资阳市选送作品里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
■ 本报记者 曹礼芹
传承技艺
融合南北琴精华
“斫琴既是家传的手艺,也是自己的志向,我喜欢把木头变成乐器,让其演绎出美妙的音乐,创造木头的生命奇迹。”张勇告诉记者。
张勇15岁时被父亲“逼”上斫琴之路,师父就是自己的父亲,但斫琴手艺是从爷爷那里开始的,三个伯父也都在从事斫琴,伯父张以秋便是国内公认的古琴制作大师。
父亲和伯父张以秋都擅长伏羲琴,为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路,张勇探索着——选择了蕉叶琴。几经磨砺,他制作出来的古琴无论手感、音色还是做工,极其符合演奏标准,性价比大大提高。不仅如此,鉴于南北派的区别,阻碍了古琴的发展,在国内首开先河,制作出出音雄宏松透、颇具唐代雷琴之韵的古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北古琴精华的淬炼融合,因此也慢慢形成了自己古琴的特色。如今的张勇已经是川派古琴制作业界的代表人物,制作的琴遍布杜甫草堂、峨眉山、都江堰等处各大琴馆,在四川古琴界里小有名气。
“张氏古琴制作工艺至今已传至第三代,其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考究,制作的古琴风格独特,音质完美。”2013年12月,张氏古琴制作工艺被资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勇成为了此项非遗传承人。
全手工制作
90道工序斫好一张琴
“我不是商人,挣多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不想盲目地为挣钱而制作古琴。业内有唐代古琴流传至今,我更希望随着古琴的熏陶,能够做出一张传世的名琴。”张勇盯着创作室悬挂的一幅“一张琴”的书法作品,郑重地说道。
鼓琴,操千曲而后知音;制琴,斫千床而后知质。一张古琴的诞生,前后要经历干燥、磨平、安装冠角、调音等90道工序,整个过程均为全手工制作,历时三个半月至半年之久,好琴消耗的时间更长。
十多年的斫琴经历,张勇对木头的性格多了许多认识,他告诉记者,木头因生长环境、阴阳面、年龄等不同而性格不同,木头一直处于运动状态,只是肉眼无法观察到而已。现在通过触摸感知木头的温度就能辨别质地,因而,看似平庸死板的木头在张勇手下有了出彩的生命。
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张勇制作的古琴供不应求,为了赶工期,制作上时常出现问题。眼看着一张张自己制作的古琴是那样的陌生,有种莫可名状的失落感,于是坚持自己手工制作。为了让“孩子”成才,张勇还走出去拜师学艺,向曾成伟、成公亮等国内有名的斫琴师虚心学习,向河南洛阳曹龙、陕西西安李仲堂学习弹琴,同时还注意研习《故宫古琴图典》、《古琴纪事图录》等资料,今年7月,参加了中国古琴学会主办的首期古琴流派名曲传承培训班,向广陵派琴家马维衡虚心请教。
古琴悦心
希望找到更多知音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古琴,是修身养性的乐器。斫琴越多,弹奏越多,越悟到古琴的教化作用。”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跟随悠悠的古琴声,寻找着心灵的净土。张勇即兴弹奏一曲后,抚摸着自己斫的琴,对记者说。
古琴之音仿佛离时尚早已远矣,但对于爱它的人们,这穿透时间的声音离心灵一直是那样的近。烦闷或焦虑时候听上一曲,那或平和或阔达的清正之音隔着千载流光,安抚着现世浮躁的心,让它随着那古朴清和的琴声一点点沉静下来……千古更是流传着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说起古琴,张勇有很多话想说,斫琴让他物质生活富裕,弹琴让他精神生活不缺“钙“。而今他正召集、培养着古琴爱好者,不要让古琴成为孤独的艺术,争取走进更多的寻常人家,为此他制作的练习琴,坚持品质的同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相对较低的价位,还力所能及地提供修琴的帮助。
“古琴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这种文化路还很长,还好知音越来越多。”张勇接了一个电话,有人又在找他斫琴了。
新闻推荐
今年10月,对于恒大而言是个丰收的季节,除了刷新足坛纪录勇夺中超五连冠之外,地产更是双线飘红。10月份销售额达258亿创今年房企单月销售历史最高纪录,稳坐当月销冠;1-10月恒大全国累计销售总额达1...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