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英摄汪古翔回顾个人阅读经历总结归纳起来我认为在
胡玲英 摄■ 汪古翔
回顾个人阅读经历,总结归纳起来,我认为,在读书方面要做到五个“要”。
一是要趁早。人的一生,哪个时期做什么事,是有个定数的。青少年时代,读书就是每一个人的主要任务。这个时候,记忆力最好,读过的东西在大脑里留得住,少年时代读的书,往往刻骨铭心地印入大脑,一生难忘。本人至今能够回忆得起发蒙读书以前及小学时所读的书名甚至内容;这个时候,人们的思想更单纯,更能接受和相信文学作品所虚构的东西,能够被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那神秘的文学意境中去;这个时候,想象力更丰富,读书时很容易被作家们带进书,以自己的丰富想像来形成与作家的共鸣,协助作家完成艺术的再创造。
二是要有超前性。不一定就是少年读童话,成年读书名著。有些书,我们可能一时半会儿读不懂,不能理解,我们可以超前阅读,先让它在自己大脑中扎下根,相信今后会有懂的时候,这种阅读对于未来人生本身是一种知识的储备;有些书,也许似懂非懂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和韵味。正如吃一枚鸡蛋,尽管我们说不出道道来,但感觉味道不错就行了。很多名作家都说过,少年时代读中国古典或西方名著,很多时候读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以至成年再来温习重读,但最终没忘记的还是那没大读懂的第一印象。
三是要读得精。读书能读到如饥似渴,饥不择食的程度,当然是一种境界,但并不是随便什么书都值得去读。世上的书,印成了文字的东西并非都是精品,照样有不少垃圾,加上有些书是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而印的,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走精品路线,要学会市场购物一样货比三家,三思而行。人类几千年文明史,所产生的各类书籍可谓浩如烟海,我们穷一生的经历来阅读都读不了它的十万分之一,以我们短暂的一生,没必要也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我们虽然提倡开卷有益,但我们也主张有选择性地阅读,其中的捷径便是多读名著。名著是时间老人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给我们精选出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东西,它不仅在今天,在将来的很长时期将永远流传下去。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名著这种方式来远离和抵制良莠不齐的东西。
四是要有目标。青少年时代是作好人生规划的最佳时代,也是一个允许随意做梦的时代,我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都不为过,我们心中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不管最终能不能实现,在个人目标一经确立后,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阅读也要随之变得有明确的目的性。古今中外的很多名家往往就是在少年时代就有了想法的,他们最终能够成功就是他们始终如一地循着那目标在走自己的路子。我们资阳本土一位文史专家,他曾经说过,他十一二岁时就对那些破旧的线装书和坟坝里那些令同伴们望而生畏地古碑特别感兴趣。后来,他也就成了资阳地方文史界的名家。如果我们的阅读没有目标,我们始终都只能是一个抓到什么读什么的“职业”读者,如果要想使我们的阅读最终能够给我们带来收获,我们就不能永远作一个阅读的没头苍蝇。
五是要成习惯。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一年半载不读书不学习,就落伍就断代了。因此,我们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从青少年起,我们一定要慢慢培养,要把读书作为一种良好的个人习惯,保持终身。养成一种人生的嗜好,最好能够成瘾,不阅读,心中就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不舒服。当一件事成了爱好和兴趣后,他会永远陪伴在你身边,爱好饮酒的人始终找得到酒喝,喜欢抽烟的人始终找得到烟抽,如果我们把阅读也当成了终生最好,那么无论有钱无钱,顺境逆境,你始终都会找得到书读。终生阅读就是终生学习,只有保持终生阅读的人,思想才不会落伍,知识才不到老化。
古人所说的书中那“自有”,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性,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读书成了淘金,虽然最终极少数人可能享受到收获之乐,但整个过程绝不会成为快乐事儿。科举时代,我们的很多古人读书读得诅咒,甚至像范进、孔乙已一样读疯了,读呆了,其原因也正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太现实了。我们今天不这么主张,而更强调“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会更有内涵,个人形象也会更丰富。我们要提倡快乐地阅读,将读书成为人生的自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春荣)7月6日,资阳市2015年度递进培养优秀干部人才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此次培养对象为2015年度遴选出的20名副县级、60名正科级以及2014年度因工作原因未参加培训的递进培养对象...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