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雨:为世界的沉静造句
■ 本报记者 范宇
【牧雨简介】
牧雨,原名李成刚,四川简阳人,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诗林》《海峡诗人》《中国诗歌》《中国诗人》《四川文学》《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等刊物发表过一些诗歌,诗歌入编多种读本,并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出版有诗集《被世界借走》。
“此刻,阳光躲在白纸的背后,泸沽湖在你对面/一个朋友静坐的位置,旁边是八月起降的空地/长满叶子的故事,你一手接住风,一手接住云。”(《故事,长满叶子》)7月20日,当牧雨将最新出版的诗集《被世界借走》交到记者手上时,记者一下子便被诸如此类书写现实,却意境悠远、充满哲思的诗句所吸引,正如他的笔名“牧雨”一样让人充满遐想。大自然的山川草木、虫鸟花蝶、阳光月色等,似乎都与他血脉相通,化成他笔下的诗句,弥漫出一种迷离与唯美。
通过这样的方式,记者慢慢走进牧雨的诗歌,以及诗歌背后的故事。
【作品节选】
《故事 长满叶子》
早晨,提着云朵的女人,走得很轻,
她解开八月的纽扣,梳洗木槿花的心事,
昨夜,丢失的月亮,在木船旁边,等她;
凉风喂养的灌木和牛羊,在山水中央,
它们眼里露珠鲜嫩,叹息悠扬,
被节外生枝地搬动,被一点一点风干;
今天很宽广,黎明没有尖叫,
你从梦的皱纹苏醒,八月从表面分离秋意,
从外到内,你把自己又拥抱了一次;
此刻,阳光躲在白纸的背后,泸沽湖在你对面,
一个朋友静坐的位置,旁边是八月起降的空地,
长满叶子的故事,你一手接住风,一手接住云。
—— 摘自牧雨诗集《被世界借走》,原载《诗刊》2014年3期。
用诗意村庄安放悲怆心灵
“我从小就爱幻想,幻想用竹篮装下阳光,装下鸟鸣,看蝴蝶从书本中飞出,追赶成群结队的花香;也幻想站在蚂蚁的中间,眺望羊群,眺望被雨淋湿的日子……”牧雨说,“乡下的一切都充满着诗意,好像总能在心灵深处留下最美丽的画面。”
诗意的背后,却是艰苦的成长条件。从小在山里长大的牧雨,像许多那个年代的孩子一样,有着艰苦生活的经历。他是家里的老大,还肩负着照看其他三个弟弟妹妹的责任,因此,不识字的父母并没有打算要将他送进学校学习。但他却总是带着弟弟妹妹到村里的学校去偷听老师上课。有一天,一名老师叫他进教室去听,但牧雨胆怯地说“我没有钱”,老师表示,都要快期末了,这学期不收他的学费。就这样,牧雨走进了梦寐以求的教室,以一个花口袋,一只捡来的圆珠笔,开始了识字的旅程。
此外,牧雨还放过牛,童年的很多时光,都与牛一起度过。每天,他总是早早起床,割草喂牛成为他的必修课;甚至他还要去山里采药、割蓑草,添补家用……早早地尝到生活的艰辛与酸甜苦辣,让年少的牧雨心里埋下了悲怆的种子。
但悲怆并不等于伤口,反而成为了牧雨寻找安放心灵的原始动力。牧雨开始用无边的奇思妙想来打发枯燥的时间,开始用对美好画面的勾勒来对抗悲怆,就这样,村庄的一切都开始变得诗意起来,他的心灵有了安放的乐园。牧雨也再三讲,这为后来他的诗歌创作埋下了梦的种子。
诗歌之路上的迷茫与收获
“我真正喜欢诗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的诗歌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火得遭不住。我非常喜欢诗歌的表达方式,好像有着年少村庄的影子。”牧雨说,“顾城、北岛等诗人的诗歌对我影响特别大,让我非常痴迷,我经常跑到县(简阳)文化馆的阅览室去找来读。”
读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写的冲动。牧雨开始学着写诗歌,但始终停留在能写却写不好的阶段,既找不到人交流,也找不到人请教,更不用说要在一份像样的报刊发表一首诗歌了。后来,由于生活的压力,以及工作的琐碎,他一度搁笔,放弃了诗歌创作。
但牧雨大量阅读诗歌的这段经历,为他后来从事诗歌写作埋下了伏笔。
直到2007年,牧雨被邀请去绵竹的一家避暑山庄小住了一个星期。在那里,他学会了上网,搁笔的他重拾了另一写作工具——键盘,开始重新写诗,并且将一些诗作通过“红袖添香”网站展示出来。但他却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诗歌的优劣,偶尔与网友互动,更多却是自娱自乐。
2012年,牧雨有幸在雁江见到了资阳市著名诗人温万鸣,并请其指教他的诗歌。“温老师肯定了我的诗歌,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牧雨说,“他的肯定,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信心倍增的牧雨,开始在资阳市本土的《资阳文艺》《简阳文艺》等刊物斩露头角。接下来,牧雨应邀参加了资阳市举办的诗歌笔会,在会上,他的诗歌得到了《星星诗刊》编辑的肯定,并作了精彩点评。再后来,他的诗歌《收集风声的女巫》发表在《星星诗刊》2013年第11期,开启了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门。
2013年底的一天,《诗刊》的编辑宋晓杰给牧雨的邮箱留言,要他选几首最好的诗歌发过去,以便《诗刊》选用。牧雨选了几首,最终《诗刊》在2014年第3期刊发了他两首诗歌。一发不可收拾,《诗林》《诗潮》《海峡诗人》《山东文学》《安徽文学》等全国知名刊物,开始不断出现一个署名为“牧雨”的诗歌……
灵性之诗为世界的沉静造句
“我的诗歌,一直追求温暖和亲切。”牧雨说,“我属于我的乡下,简阳的桂花山,那里的人、事、物,给了我写诗的理由,我要用所有的修辞,去展现、描画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诗人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热爱得常常让自身融化。牧雨也不例外,从他的言语中,能发现他已将血液融入村庄与诗歌的倾向。“用云朵取代斗笠,坐在父亲身边/陪他抽烟。”(《阳间在牧雨,今天休息》)从这样的诗中,也不难发现其对村庄的热爱,村庄的山水草木的灵性,与他刻骨铭心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让诗人诗思涌动,欲罢不能,凸显出生命的厚重感。
“为世界的沉静造句。”这是牧雨反复提到的一句话,也是牧雨最真实的心声。牧雨告诉记者,他的生活已离不开村庄,离不开诗歌了。牧雨在简阳城里买了一套房子,小区的环境优雅、别致,在记者看来特别适合现代人居住。可牧雨却把那里当作是暂住的居所,他更多的时间是呆在乡下,呆在简阳的桂花山,与那里的人、事、物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他是属于他的乡下的,他仍然走在用灵性之诗为世界的沉静造句的道路上,享受着诗歌给予的精神慰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雨润)8月4日,资阳市召开2015年二季度全市金融工作联席会,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研究资阳市金融改革、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市委...
资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