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资深”吸毒“浪子”的归来之路

资阳日报 2015-06-25 17:45 大字

一名“资深”吸毒者,先后2次入狱、4次隔离戒毒,曾为逃避警方收戒,一口气吞了8个打火机,现仍在服用“美沙酮”做戒毒康复治疗。如今,他在当地“雁归来”禁毒社会化工程的帮扶下涅槃重生,其自办企业资产已过千万,并投入300万建设环保配套设施,誓做一名守法公民,还为村民建路灯、修“坝坝舞”场地,努力感恩回报社会。

■ 刘云涛  

跌宕人生

惊人戏码连连上演

这个具有传奇经历的“浪子”姓曾,男, 34岁,雁江区人。12岁辍学,流浪社会,整天惹是生非。第一次因打架斗殴入狱时才16岁。曾某告诉记者:“那时候很小,啥都不晓得,听说朋友被砍,就提起刀子去帮忙,被判入狱1年半。”

少不更事的他,不仅砍人,也被人砍。“我在火车站外和人打架,被人家一菜刀砍下来后,发觉右边膀子在流血,低头一看,西服袖子和里面的右手(右臂)都掉下来了一截……”

“浪子”也曾幡然醒悟。“从监狱出来,我想这样混下去不行,还是要找条出路。于是就跟着朋友做生意。”“我做砂石生意,由于讲信用,还吃得苦。90年代初(上世纪),资阳好多路都是我送的货,那时候生意好做,一天进账几千,很快就身家300多万,还买了一辆皇冠(轿车)。”

然而,突然暴富,却让他再度迷失了人生方向。“那时候,还不到20岁,一夜之间感觉钱多得花不完,听说吸毒很好玩,才50多块一克,自己有几百万,就想买来试一下!” “哪晓得,沾上了,就甩不脱。几百万,四年就没有了。” “身体也垮了,我腿上的肌肉全萎缩了,血管全部硬化,现在要输液,腿上也不敢扎针!”

1996年,曾某第一次进戒毒所。戒了1年半,感觉好了,出来就和一直等他的女朋友结了婚。

本以为生活重回正轨,却惊觉梦靥并未离身。“吸海洛因,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下一代。我的第一个娃娃只活了不到3天!”

1997年下半年至2010年,戒了吸,吸了戒,戒了又吸,曾某在戒毒所和家庭之间反复“迁徙”。期间,因为吸毒,他把辛苦挣下的家业全部败光。

2000年,在毒品的祸害下,他从百万富翁变成了“偷车贼”。第二次入狱,被判2年半。

他不仅从百万富翁沦落成了窃贼,还干了更“离谱”的事。“2002年‘世界杯\’前夕,我在北京一条小巷子买毒品的时候,被警察抓住了。为了不被送进戒毒所,我一口气吞了8个打火机!”曾某说,当时吞的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塑料打火机。曾某告诉记者,他永远忘不了自己告诉警察吞下了打火机时,对方流露出的愤怒和鄙视。

回忆当年的“壮举”,曾某面带愧色。“戒毒所是不敢收我们这种随时可能非正常死亡的人的。所以,一旦被抓,又不想进去,一有机会就会拼命自残!”

家人和社会不懈帮扶

“浪子”终回头

再次戒毒以后,时间到了2010年。

重回社会的曾某,在南骏汽车厂(雁江区戒毒康复示范基地之一),找到了一份负责给成品车辆打包发货的工作。由于他头脑灵活、肯钻研,总结出了很多种独特、实用的装车方式,很多送车驾驶员主动找来,要求由他打包发货。上门的越来越多,打包生意越做越好,他有了东山再起的资金。

“2008年《禁毒法》颁布实施后,要求各地要探索建立集强制脱毒、康复、融入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戒毒康复工作新模式。为真正在强制戒毒与融入社会之间搭建起一座无缝衔接的桥梁,雁江区依托辖区内的一些爱心企业,和资阳大堰强制戒毒所合作建起了一批矫治戒毒康复人员的帮教基地,帮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逐步自立、自强、自信,这也就是今天‘雁归来\’禁毒社会化工作模式的雏形。而曾某,恰恰就是这个新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雁江区禁毒办副主任、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唐德林介绍道。

一年多的现实表现,曾某让家人逐步重建了对他的信任。2011年,他的表哥,一名常年从事鹌鹑养殖业的技术人员,有意回乡创业,由于表哥性格内向,便想和善于交际的曾某一起经营。

“企业能够建起来,并成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除了靠自己的艰苦创业,还离不开政府和家人的支持。”回顾东山再起的来路,曾某感慨道。

“首先是我的亲人支持了我,建厂的资金缺口是50万,我拿了3套房子做抵押,贷了36万。这三套住房,只有一套是我们家的,剩下全是我们亲戚的。”“得知我们要办厂创业,我已经退休的岳父,带病找来了5张床,帮我盖起了员工宿舍。” 当时,曾某刚刚戒除毒瘾1年多,没有朋友敢借钱给他。剩下的14万资金缺口也是按照政策借的。

鹌鹑养殖场顺利建成。由于经营有道,短短三年时间,他们养殖的鹌鹑不仅占领了本地市场、在省内打响了品牌,还远销云南、贵州,养殖规模更是达到了西南第一。

企业走上了正轨,曾某对戒毒更有信心了。“现在,我的生活很充实。除了每天固定到医院做美沙酮治疗外,全部时间都花在了经营上,忙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想毒品喔!”

心怀感恩

真正融入社会

企业越做越大,曾某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回馈社会。他和表哥把养殖厂改成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今年,我还在雁江的大腰、临江等乡镇,建起了3个分厂,但这些厂都不是我的。我们提供养殖技术、饲料和苗种,还负责销路,这样一来,建厂门槛大大降低,大家就能一起富起来。”

在环保方面,曾某和表哥又追加了300余万元的环保投资,新增了15亩土地,在上面建造了鱼塘、虾塘等循环处理设施。养殖场产生的污水主要源于雨水和有机粪便的混合物,经过鱼塘、虾塘内的植物吸收转化后,成功做到了环保再利用,死禽则被养殖的小龙虾做生态利用。而今,他们还盖起了农家乐,培植了绿化植物,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派田园风光。

为了进一步做到与村民和谐相处,曾某还说服表哥,将“环保”农家乐的停车场开发成集乡村坝坝舞广场、篮球场和兵乓球场于一体的娱乐健身集中地,供附近的群众免费使用。考虑到坝坝舞主要在夜间开展活动,他们还非常“贴心”地在广场和周边道路上安装了电杆和路灯,并承诺无偿提供夜间照明服务。目前,由于这个停车场承载了大量的公益服务设施,人气越来越旺,村里卫生所也准备建在此处,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没有成为污染毒瘤,反而变成了群众流连忘返的休闲中心。

当地群众对曾某也是连连称赞,随着时间的流逝,没人去探究曾经的吸毒者究竟是谁,他们只记得是谁好心帮忙,修起了广场、建起了路灯。或许,这才是“雁归来”真正的意义吧!

新闻推荐

资阳网网友嗨翻夏夜

资阳网网友试吃大龙虾。■本报记者杨佳鹭6月26日,资阳网乐享团“冰凉一夏”宵夜吃龙虾、英博娱乐免费唱活动欢乐举行。当晚7点30分,50余名网友齐聚英博娱乐,畅饮啤酒、免费吃虾...

资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