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路径探析 ——第二届成都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学术交流会信息摘要
2版
繁荣成都城市群
建设西部增长极
德阳市社科联课题组
城市群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与成都市的规划衔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城市群内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良性互动的城市群。
加快同城化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以成都为核心、七市主城区为增长极、县级城市和中心镇为节点的城市群网络体系,形成“一核七极多点”的发展格局。
壮大一核。以高端服务为引领,进一步提升成都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充分发挥出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突出天府新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成都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的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合力构筑成都城市群的核心,提高区域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成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聚、综合竞争力最强、承载城市群最核心功能的战略功能区。
做强七极。以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为支撑,做强做大整个城市群。特别是要做强七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城市环境,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实力。各市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握城市定位,做活城市经营,做足城市特色。比如:德阳应相对突出工业特色,塑造现代工业城市。绵阳应相对突出科技特色,塑造国家科技城。乐山、雅安应相对突出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资阳可以借助天府新区建设契机,打造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
发展多点。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有选择性地推动战略性节点发展,服务、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大力发展县级城市和规模较大的中心镇,增强集聚辐射和示范带动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向中心集聚,集中开发、集中布局,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品牌化的地方特色产业,提高县域镇域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有条件的开发区向城市新区转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城市服务功能辐身范围,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吸纳就业能力,逐步转变成为城市新区。通过多个节点,促进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向纵深方向传递,带动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区域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社科院 姚毅
构建成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的主要任务——引导各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发展定位;协调专项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构建成都城市群政府协调机制的路径选择——成都城市群的政府协调机制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的“平等”、“协商”、“法治”、“共赢”的政府协调体系。
加快政府协调的法制建设。一是坚持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二是要保证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健全政府协调的组织保障。建立多层次的政府协调机构:一是省级建立区域合作领导小组,由于区域合作涉及多个行政主体,各有不同的利益述求,在现有行政体制下,需要建立凌驾于各城市、地方之上、能代表平衡多方利益需求的合作互动组织协调机构。二是各城市建立区域合作推进办,由各市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建立市级区域合作推进办;建立半官方的专题合作组织:该组织就是由政府、企业与专家共同组建的跨区域的专题合作机构,其目的在于保障城市之间的具体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建立民间的协调服务机构:民间的协调服务机构是政府和企业“沟通的桥梁”,是政府协调机制的有益补充。它不仅有助于反映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政策的准确性。
完善政府协调的配套机制。构建新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在现有行政体制下,以GDP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是导致区域合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成都城市群的政府协调机制要打破现有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束缚,构建新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完善政府协调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协调机制构建中,需注重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在加强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的同时,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关于区域合作的博弈分析结果表明,“蛋糕做大”、“收益分享”以及“各得其所”的合作激励是政府间合作的主要动力。要在成都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激励就必须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一机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事前的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事后的利益补偿机制。
合力做强
成都都市圈
绵阳市社科联课题组
打好基础,在发展中融入,在融入中发展
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跨越,把完成工业化和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战略、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积极构建“2+4”产业发展格局和“一核四带”区域布局,及早谋划和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抢占产业高端和前端。
二是推进创新发展的大跨越,国家科技城对“全域绵阳”的带动引领作用更加强劲有力,“军民融合,产业支撑”取得更大成效,依托科技城将绵阳打造成为特色文化城、优质教育城、新型创意城、技术创新城。
三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跨越,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县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发展方向对接、产业结构对接、资源利用对接、体制机制对接、基础设施对接、发展进程对接,实现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
四是推进开放合作的大跨越,以融入“成渝经济区”并成为“第三极”为基本取向,以产业融合、机制融合、机遇融合、资源融合为框架,以推进成德绵的“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招商为主要内容,使开放合作走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取得更大成效。
创新驱动,打造四川发展王牌和创新之极
一是优化创新战略,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要求,在目标设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路径选择上充分体现这一要求。
二是构建创新体系,要从目标导向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创新支撑体系、投入保障体系、市场运行体系、社会文明体系等相关构成部分全面体现创新要求,努力推进创新事业,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增强创新实力,要从渠道、主体、要求上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所需的投入能力,在教育、科技、产业三领域增强创新发展的研发能力、转化能力、融合能力,从政策导向、体制保障、市场运行入手发挥好创新引领、推动发展的能力。
四是汇聚创新资源,构建起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汇聚和培育创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优势,建设“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打造创新之极、发展之极,在成渝经济区发挥引领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独特作用。
绿色发展
回顾与展望
遂宁市社科联 遂宁市发改委
遂宁绿色经济发展思路的提出——
遂宁地处川中丘陵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经济发展也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工业化初级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在2007年提出了“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德阳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主要内涵是: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发展遂宁绿色经济,创立循环经济样板,‘绿化\’遂宁经济结构”的基本理念,以建设一个以绿色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绿色宜居城市为目标,实施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绿色为依托,“建绿色城市、走绿色道路、聚绿色财富”;以生物产业为先导,以生物技术和绿色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构建高效农业、生物产业为主的绿色工业和服务产业集群,实施农业原生态、工业可循环、服务业可持续;依靠科技,发挥特色,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新跨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全面进步。
遂宁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绿色农业:一是着力发展生态种植业;二是着力发展绿色养殖业;三是提升林产业综合效益;四是着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发展绿色工业: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二是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发展绿色服务业:一是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立足遂宁、连接成渝、辐射西南”的定位,全力打造川中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形成了物流遂宁的基本雏形,被商务部评为首批“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二是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按照“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品牌化、旅游市场国际化”的思路,提升旅游规划、创新发展机制与营销方式、塑造城市品牌,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遂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探索出了一条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成功之路。
承接产业转移
策略研究
乐山市社科联课题组
非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认识——
重视现有优势产业。分析国内产业转移的特点不难发现,无论是要素嫁接式、存量激活式,还是政府“优势产业培植”都可以视为路径依赖理论的应用,即充分体现产业的历史基础。
改善物流环境。东部产业从“海外接单、沿海加工、国际销售”的格局看看,沿海城市在国际运输中占有的区位优势,国际集装箱运输使得大部分产品的运输单价降低到极低的成本,随着规模递增效应的日益明显,大量的加工制造业聚集在东部。而区域优势更多体现在单位产品运输价格上,这是由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物流水平三方面共同决定的。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东部产业竞争相比,在产业转移中,西部非中心城市产业竞争除了区域,政策竞争外,资源也是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西部产业竞争中,资源优势不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这是各非中心城市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和中心城市产业协调发展。和西部中心城市相比,因为在产业配套、区位、政策、市场、人才等方面的综合环境不具优势,因此非中心城市需要和中心城市进行协调和差异化发展。
非中心城市中产业规划与承接中一方面要立足于传统优势产业,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心与外围产业分工的规律,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
西部非中心城市在产业承接和产业规划中,应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一方面要抓住本地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发展;一方面要避免和邻居的中心城市进行直接竞争,而应该主动充当次中心。一些产业应该具有易流动性,规模效益使得这些产业容易聚集,但是只有良好的竞争能力方能吸引这类产业。
西部非中心城市很多具有资源优势,这些产业流动性较差,政府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立足传统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完善和延长产业链。由于运输成本将显著影响产业竞争力,交通与物流发展水平开始取代区域位置成为企业首要考虑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在进行产业规划时需要合理设计配套的物流发展战略。
绿色崛起
共建繁荣
雅安市社科联课题组
雅安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基本对策
雅安从生态文明高度选择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对接点。思路有两条:一条是成都放低柔软的身段,把一些低档次的产业、项目转移给雅安,或者是用自己的高新技术帮助改造雅安传统产业;一条是雅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某些领域异军突起,达到与成都交吻的高度。为此,雅安确定了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国际化,是指用国际化的视野审视雅安,用国际化的思路发展雅安,用国际化的标准建设雅安,与国际接轨,对世界开放,提升雅安对外的开放度和包容度,引入嫁接一切符合科学发展观和雅安实际的先进文明成果,使雅安成为一座国际城市。区域性,既指特定特色,又指区域性中心城市,即川西重要的区域中心。生态城市,是雅安发展的特色定位,是复合式生态建设的系统概念,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想聚集效应的实体。
生态是雅安之魅。雅安立足于世界的两张王牌:熊猫和茶叶,都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雅安要继续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也离不开生态的滋润涵养。因此,以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建设为切入点,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生态优势依托,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遵循产业绿色化、资源循环化、生产生活低碳化、民居与环境生态化的要求,促进雅安山水与成都现代田园的嵌入式对接,应当是一种最理想的模式。
雅安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基本途径
一是在生态、文化、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追求均等化,实现一体化。成都经济区八市,率先在交通、通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上实行平等交流交换,共享相关资源,政府公共服务的对贫困、弱势人群的扶持救助机制,医疗、养老等社保和荣誉公民的褒奖机制,实现联网管理并逐步实现基本标准的统一。
二是在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品牌营销等市场配置资源的部分求同存异,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国家已从宏观层面对成渝聚居区产业布局作出重要规划,这些布局本身就综合考虑了全国一盘棋和西三角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
借力天府新区
共促区域发展
眉山市社科联课题组
依托天府新区推进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大的方面来看,眉山属于成都经济区的组成城市,但对内,是一个相当激烈的竞争格局,如何充分发挥眉山的区位优势,在共同的机遇面前抢占先机,是我们所面临的大挑战之一。
依托“全域成都”,深化区域合作。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从低级逐步迈向高级发展的长期阶段。省委、省政府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已对天府新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文件进行修改完善,近期将形成初步成果。各项规划中融合的理念有:生态优先、组合布局;产城融合、三位一体;集约高效、低碳智能;城乡统筹、现代田园。眉山应抓住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好时机,立足和依托“全域成都”,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
实施充分开放,拓展合作空间。抓住天府新区启动建设的有利时机,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充分用好天府新区这一品牌,进一步推进大开放,深入推进各类区域合作。眉山应实施充分开放,扩大海内外合作,以大开放、大招商、大项目促大发展,把眉山建成川内最具活力、最富商机的发展前沿和开放高地。应立足于天府新区这一基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制订专门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案,认真谋划和系列开展天府新区主题招商推介,有效对接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加强与京津冀和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主动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对外竞争与合作。
加强政府引导,增强产业良性互补。产业互补格局的形成是由市场条件决定的,但政府引导可以大大缩短产业互补格局形成的时间,提高产业互补格局形成的有效性。因此,坚持市场调节、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原则,由政府形成宏观产业政策指引下的企业有序转移和整合机制至关重要。眉山不仅要从空间上拉近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距离,更要从技术、信息等资源上加强与各个城市的合作。
产城融合
文化视角初探
资阳市委宣传部、资阳市社科联课题组
《四川省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提出,要借鉴国际城市和新区在规划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产城融合,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理念,努力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区域发展的正确选择。
产城融合是区域发展新的理念。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产城融合的实质就是产业和城市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产业活了,需求就旺盛,城市的内在活力就激发起来,城市形态就有了“魂”;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高为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增强竞争力,产业壮大具备了强健的“体”。
产城融合也是实践难题。有的在规划产业园区时,偏重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缺乏城市的依托;有的在规划城镇时,偏重于“土地的城市化”,缺乏产业和人口的支撑,从而陷入“产城脱节”的误区。天府新区建设中的产城融合,涉及面广,有理论创新,也有实践探索。
推进产业文化化,形成现代产业。产城融合的前提是产业发展。天府新区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定位,既有深刻的文化意蕴,也涵盖了文化和产业之间关联的命题,推进产业文化化成为当务之急。
培育文化先导力,开启现代生活。产城融合的核心是人。以现代生活作为天府新区建设努力方向之一,是天府新区肩负探索发展模式转型,发挥科学发展示范职能的重要体现。现代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人们对新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吸纳与适应。这个过程中,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就是文化先导力。
提升文化竞争力,建设现代都市。产城融合的载体是城市。21世纪是城市经济的时代,区域竞争,突出表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尤为激烈。天府新区将依托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理念,建设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田园新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综合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邱洁)1月5日上午,四川省2015第九届《乙未年》生肖特种邮票首发式暨德阳文化元素邮票展览周在德阳市举行。市政协主席刘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杨建明...
资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