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大雁飞绿水青山入画来
雁城凤岭公园一隅(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赵明 摄□ 本报记者 李建根
“你在这边网络消费、绿色出行,收集能量球,那边就有人在荒地里帮你种树,并维护长大?”
第一次听了网上种树“蚂蚁森林”的介绍,并得到肯定的回复后,牵头搞了一辈子绿化的乐至原县长王隆瑛说,“这个植树模式了不起!”
“现在讲空间思维,我们当时只是实物思维,一步步摸索着植树造林。”今年84岁的王隆瑛一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谈起对当下生态观的看法,直呼“跟不上年轻人咯”。
如果你觉得这是老人在谦虚,但下面要讲的故事会让你忍不住给他点赞。
10年时间,在王隆瑛推动下,乐至3500多个石头山,披上了“绿衣裳”。曾经的“石头城”发展为“全国绿化先进县”,王隆瑛也获得了“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而乐至的嬗变正是观察改革开放以来资阳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切口。
绿起来
老县长带头造林
“石头城”变“川中绿色明珠”
乐至地处涪江与沱江的分水岭上,是川中丘陵的“龟背”。过去因缺水少树,水土流失严重,被人们戏称为“石头城”。
1934年出生于重庆荣昌的王隆瑛,没有想到自己会到乐至,并在这里扎下根。
“草根都被农民挖走当柴烧了,有的甚至把红苕晒干来煮红苕,更别说找到一棵树。”1959年,初到乐至时,“穷、荒、旱”是留给他最深的印象。
王隆瑛回忆,由于极度缺少木材,当时老百姓家里的石柜子、石风车应运而生,学校上课也用石桌子、石板凳,农具只要用到木头的都是从外县运来,群众笑言又回到了“石器时代”。
“为了水,我们修过83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堰塘数量全国靠前,但后来大多装的泥沙;为吃饭,去开了很多荒,但越开荒,水土流失越严重。”上世纪80年代前,一系列尝试的失败让农学专业出身的王隆瑛慢慢认识到,造成乐至“山穷、水尽、人无吃”问题的根源是生态失衡,“如果大的生态链条不打通,所有头痛医头的方式都将无效。”
1981年,王隆瑛担任副县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手脚,大力植树造林。他要建立一种可持续的疏透结构型的农田林业生态复合群体。
“坡顶马桑戴帽,坡腰桤柏混交……四旁侧周果竹桉,崖悬油桐走边。”王隆瑛至今仍能随口背出当年他为推广科学植树所编的顺口溜。
“经过3年大育苗、大造林,这场全民参与的植树行动,5年初见成效,10年大见效。”王隆瑛说,生态环境得到修补,生态效益逐步显现,“雀儿回来了,生物种群增加了,山里的泉水也响起来了。”
老县长退休后,乐至坚持走生态建设道路,一代接着一代干。
乐至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杨天兴说,通过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乐至森林覆盖率从1975年的1.3%增长到现在的42.4%,森林面积从1975年的9万亩增长到现在的92万亩,森林蓄积从1975年的13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的232万立方米。
如今,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为乐至披上了绿色的新衣。乐至成为有名的“天然氧吧”和名符其实的“川中绿色明珠”。
富起来
不见秋冬的资阳大地
多举措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前段时间,全国各地晒秋的图片很火,资阳本地几个摄影爱好者跃跃欲试,也想拍摄一组资阳晒秋的照片。
“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成片的黄叶,到处都还是绿油油的,让人分不清秋冬的差别。”资阳日报社全媒体平台一名摄影记者无奈地回答约稿编辑。
来自市林业局的一组数据佐证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以来,资阳大力推进绿色惠民,加快林业改革步伐,森林面积由1998年的227万亩增加到348.7万亩,森林蓄积由398万立方米增加到91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6%提高到40.5%。其中,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4.5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9万亩、飞播造林1.4万亩、人工造林9.7万亩、荒山造林47.5万亩。
市林业局办公室负责人说,2016年,资阳在全省率先部署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推进实施森林城市、通道绿化、水系绿化、产业绿化、集镇村庄绿化、森林精准提质、森林资源保护“七大工程”,同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采用“包绿化、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的方式开展城区70座生态保护类保留山体绿化5572亩、抚育巩固1.2万亩,评定绿化示范乡镇14个、绿化美化示范村249个,创建省级森林小镇2个,安岳县龙台镇获“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殊荣。
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落实,资阳山青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变为现实。
同时,为了让守住青山绿水的群众富起来,资阳坚持生态与经济结合、产业与效益并重,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花卉苗木、林产加工和森林康养“五大产业”;提质林业产业基地,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示范推广“万亩林亿元钱”模式,打造“柠檬小镇”等生态旅游示范景点16个,评定星级“森林人家”37个,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森林康养人家4个、省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2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5个,宝森农林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游客量达600万人次,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业产值实现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乐至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创建为西南首个国家级林业科技园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独具特色。
可持续
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绿色发展底色越来越鲜亮
“哥老倌,明天能否带我去拍一组资阳大雁的照片嘛?”
“好!那要起大早哦。”
今年5月中旬,“全川媒体走进资阳”采风团成员、宜宾日报副总编辑曾朗刚到资阳,便邀约资阳作协主席唐俊高带他去看看雁城的“城宠”。原来他此前看了资阳放飞大雁的相关报道,印象深刻,想去一睹为快。
去年10月,资阳组织在沱江边共放飞了100只大雁,近半在河畔安家。千年雁城雁归来,爱心市民随即响应,成立“雁城护雁队”,如今有180多名成员。
“我们24小时轮流上阵,就是要守护大雁,让它们在这里不断生息。”参与放飞并一直护雁的志愿者刘玉君说,资阳城区沱江生态这些年不断变好,现在已孵化繁殖出200多只雁二代,大雁数量正不断壮大,市民晚上不时能听到四处飞行的大雁发出的叫声。
感觉到水生态不断向好的还有住在九曲河畔的居民。
“蜿蜒流淌的河水,抬头能见资阳蓝,两岸花草交错清香扑鼻,亭台水榭可以小憩,亲水平台方便健身,这与曾经的‘脏乱差臭’迥然不同。”每天晚饭后就要和家人到九曲河边散步的蒋女士说。
天蓝了,水清了,空气质量变好了,处处都是风景。这是近几年资阳人对环境改善最普遍感受。这背后也是资阳市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结果。
市环保局综合科负责人刘盛勇说,资阳紧盯环境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持续开展市城区十大专项整治,市民文明程度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水环境不断向好;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生态短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等。
今年,资阳优良天数率不断增高,“资阳蓝”刷爆朋友圈。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7位,在成都平原地区8市中排名第2位,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6月排名第18位、9月排名第9位,2次获得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今年1—9月,全省有13个市(州)同时获得PM2.5目标任务激励资金和同比改善激励资金。其中,资阳获激励资金共计612万元。
……
绿色,是资阳的底色。青山绿水蓝天,既是资阳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资阳生态的优势所在。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资阳人将从中获益。
新闻推荐
果农正在柑橘种植园采摘柑橘。葡萄种植园。新村风貌。近年来,乐至县高寺镇按照按照“大产业、小园区,大园区、小业主,一...
乐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乐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