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上喜羊羊 脱贫添希望——乐至群团组织推行脱贫攻坚循环模式
□ 本报记者 谢小英
6月18日,乐至县孔雀乡,空中没有一片云,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喘不过气。龙凤村因残致贫的潘绍文夫妻俩正忙着准备草料,旁边通风透气的羊圈里,三只健硕的黑山羊正抢食青草。“养好这喜羊羊,今年脱贫有希望”,豆大的汗珠顺着潘绍文的笑脸滑落。
“喜羊羊”,是乐至县贫困群众对一个***项目的称呼。县群团组织在推动脱贫攻坚行动中,利用本地黑山羊优势资源,采取“送羊——脱贫返羊——返羊再帮扶”的循环模式,充分发挥3只母羊“小酵母”作用,不断扩大帮扶对象覆盖面。
3只母羊的酵母作用
天旱、基础差、群众收入少——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乐至担负着75个村、4.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如何才能做到精准脱贫?县群团组织也在积极思考突破口。
脱贫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去年7月,乐至7个群团部门筹集了25万元扶贫资金,立足本地特色和优势,启动了 “爱心传递·幸福喜羊羊”项目。
7个部门分别在自己所联系的10个贫困村里,分别选择4户有养羊意愿的建档贫困户,每户送去3只成年母羊养殖繁育小羊。一年后,帮扶户返还3只母羊或等价现金,再由群团部门送给其他贫困户进行下一轮帮扶。如此循环,不断扩大帮扶对象覆盖面,实现“造血式”滚雪球发展。
“尽管只有3只母羊,但对贫困户增收能起到不小作用。”乐至县农业局技术人员赖自力算了一笔账,黑山羊大多2年3胎,每胎产2—4只,肉羊10个月出栏、母羊养8个月出栏,除去饲养开支,3只成年母羊一年可为每户增收1.5万元以上。
保险托底技术护航
送去母羊,就能确保一定增收?养殖过程中要是山羊出现疫病、死亡或者丢失怎么办?
(下转三版)(上接一版)
“县总工会不仅送来母羊,确定技术服务人员,而且还为每只羊买了120元的保险,要是羊子死了或者丢了,保险公司要赔。”6月初,龙门乡张和平家里的两只山羊因为疫病死亡,保险公司立即进入理赔程序。
为了将好事办好,乐至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人力优势,成立联系帮扶队,定人、定期追踪贫困户养羊情况,推进项目落实;由畜牧技术人员负责黑山羊的防病防疫,以及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能力;引入商业保险,由联系部门出资,为每只母羊上保险,确保养殖期间出现意外,每只羊可获得2000元的保险保障;调动黑山羊养殖龙头企业参与其中,解决销售问题,真正让贫困群众养殖山羊零风险。
提振群众脱贫信心
项目实施不到一年,成效已初显。送出去的120只母羊,基本上已实现繁育。即使还没有到约定返羊的时间,一些贫困户已提前行动。“我受益了,早点返羊,就可以尽快让其他和我一样贫困的人受益。” 宝林镇黄家祠村杨汉随如是表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让人欣喜的是,贫困群众学到了养殖技术,提高了“造血”能力。龙门乡金鼓村贫困户杨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家的母羊,平均一胎能产4只小羊,因此,村里新成立的养羊专合社将他聘为技术顾问。“多亏了这么好的扶贫政策”,杨均的妻子满脸笑容地表示,现在他们不只想脱贫,还想当上养羊大户。
眼下,“喜羊羊”项目已开始新一轮循环。今年,乐至加强了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利用县产业扶持周转金近200万元,在全县75个贫困村的建卡贫困户中推进。同时,将项目实施周期由一年延长至两年,充分发挥3只母羊的酵母作用,做大乐至黑山羊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嘉阳)8月11日,家住乐至县南街社区宏扬名居(住宅小区)的吴秀芬老人迎来了百岁生日。当天上午,社区工作人员带着订做的生日蛋糕和慰问品来到老人家中,为其祝寿。“祝您老人家生日快...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