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读长篇小说《生之水流》絮语

资阳日报 2016-04-22 16:32 大字

□ 秦耕

今年没能回家过年,各种失落、纠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但同样客居他乡的武洋兄弟寄来一大包年货,让我多少有些慰藉。武洋兄弟客居新疆伊犁,我寄寓南疆昆明。

随包裹而来的长篇小说《生之水流》——更唤醒了我沉睡于心的过往记忆,并猛烈地冲撞着我的灵魂。放流、看透、成佛等深藏奥义之词,于此时,都变得空泛乏力,于是,我想起另一个词:大道至简。

好多年没有正经读过书了——不怪我们生态环境中的人心浮躁,而是人们“向钱看”的目光太过深邃,直接洞穿了自己的心脏,斩断了自己的神经。《生之水流》不是一本新书,早在2009年2月就由“百花文艺”出版了,但落到我手中竟然是2016年2月。老实说,如果不为“作者简介”所吸引,我恐怕不会翻看这本书。

“作者简介”说,邓强国,乐至县桂林镇人,1973年入伍,2009年7月晋级少将,入会贵州作协。我也当过兵,后来做过工人、农民和新闻工作者。20余年的文字工作经历告诉我:创作这碗饭不好端,坐不稳冷板凳,耐不住寂寞,是干不下去的。而邓强国将军却一手拿枪一手拿笔,著述等身。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生之水流》《呼啸边关》等。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果说《呼啸边关》表述的,是将军邓强国对雄关漫道、金戈铁马生活的热爱,那么《生之水流》则是作家邓强国对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的冥思。

文学作品不能醉心于文辞雕琢,更不能取巧媚俗,却少不了对于大时代的宏大叙事和对于“小人物”的细腻刻画,以人物命运为载体,表达对于人性,对于家、国、天下的探讨。于深邃之处倾听,于高山之巅发声,反映人的生活、命运,呼唤我们民族和社会一些本真的东西早日回归。

《生之水流》以抗美援朝、“文革”、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为背景,描绘了主人翁葛岚湘的命运变迁——起起落落,百转千回,令人揪心,但她不向命运低头,艰难跋涉于人生旅途,最后成人成器,充满了时代正能量和感召力。小说讲述悲壮、低回、恢弘,更是漫长历史隧道中的悲欢离合。

《生之水流》的30万字,既有涓涓细流,又有波澜壮阔,其间的每一朵浪花,都映照出时代的太阳。

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后方,大生产和肃清敌特的运动同时进行,全民的激情在狂野地燃烧,一些地方出现了反特扩大化,错案、冤案此起彼伏,小说主人翁葛岚湘的第一次命运跌落就发生在此时:母亲含冤入狱,姐妹仨的生活、成长等重担无情地压在了8岁的她羸弱的肩上,委屈、屈辱和害怕剥夺了她固有的娇气,震颤的心脏被泡进苦涩的泪水,“敢问路在何方”?

人们的激情脱缰了,葛岚湘姐妹的命运就如落叶,在时间长河中风雨飘摇。然而,作家给读者讲述的,不是葛岚湘姐妹灰暗沉重的苦难史,而是她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奋斗史、创业史。她从街头流浪儿、打工妹,一直拼到事业有成……一切的坎坷事、心酸事,都突出了主人翁倔强的自尊和自爱。这种精神与时代相契合,也映照出了邓强国将军于人生旅途跋涉、奋斗的身影,具有强烈的精神指引性。

邓强国将军幼年丧母,有过苦不堪言的童年记忆,更有顽强抗争、进取的生命力,以及强烈的军人责任感和荣誉感——任营外物欲横流、铜色映天,我自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即是邓将军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创作态度。

新闻推荐

打响农网升级改造攻坚战

本报讯(龙晓燕)近日,在乐至县龙门乡欧家池村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现场,十几名电力员工正忙碌地安装配电变压器,起吊、定位、固定……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这是国网乐至县供电公司全力打响农网升...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