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索绿色循环生态养殖之路

资阳日报 2016-03-28 16:38 大字

□ 本报记者 唐嘉阳

“杨老板,我的鱼可以杀虫了吗?”3月15日一大早,乐至县石湍镇一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杨文斌就接到了养殖户唐新建的电话。仔细询问了鱼的长势情况后,杨文斌答复道:“可以杀虫了,下午就把药给你送过去。”

今年24岁的杨文斌,凭着对养殖的满腔热情和不服输的倔劲,在家乡创办家庭农场,边干边学,养殖匙吻鲟、胭脂鱼、藏香猪等特色产品,正向着绿色循环生态养殖的目标迈进。

受父母影响 返乡创业办农场

杨文斌的父母从事家畜幼崽出售生意已有15年,受此影响,杨文斌对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后,他便萌生了养殖家畜的想法,但父母希望儿子先经过社会历练,去掉身上浮气后,再自行创业。

随后几年,杨文斌在外务工。2012年初,有了一定社会经验和积蓄后,他回到家乡,走上创业之路。

通过考察,杨文斌选择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水源充足的邻村玉峰山村,先后投入60万元左右,流转土地80余亩,注册成立家庭农场,发展水产养殖。

善于学习

自己增收不忘乡亲

创业第一年,由于缺乏经验,杨文斌主观地认为,鱼苗越大越好养活,同时所需喂养时间越短,能更快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但在实际喂养中,大鱼苗购买成本更高,饲料需求更大,再加上缺乏销售渠道,通过中间商出售,这无疑又增加了养殖成本,最终导致第一年亏损。

遭受挫折,杨文斌向养鱼熟手请教育苗技术,自己育苗。同时,瞄准遂宁、成都、重庆等地的大型批发市场销售产品,减少中间环节。慢慢地,农场经营开始有了利润。

随后,杨文斌着手成立专业合作社,希望带动当地乡亲一起致富。他向有意愿的养殖散户以低于市场价提供鱼苗和技术指导,并帮助大家解决销售难题。“现在农场每年要向养殖散户提供1.7万斤左右的鱼苗,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杨文斌高兴地说。

着眼长远

发展绿色循环生态养殖

“已经是创业的第五个年头了。我在思考怎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杨文斌有很强的学习意识,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坚持观看《科技苑》、《每日农经》等科教节目,学习新知识。

去年12月,杨文斌参加了共青团乐至县委举办的“邮储银行杯”第一届乐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了解到了相关创业扶持政策,结交创客,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杨文斌意识到,自己的农场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打“特色”“绿色”牌。

细心的杨文斌发现,乐至当地的水产养殖多以四大家鱼为主,而高档鱼品的市场存在较大空白。为了做出特色,他从广东引进匙吻鲟、胭脂鱼等淡水鱼品,进行养殖。“目前,高档鱼以垂钓、订单销售为主,占到农场鱼类收入的1/3。”

此外,杨文斌将农场的发展模式向综合养殖转变。“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畜牧养殖的硬件设施,下一步将逐步扩大藏香猪、黑山羊、跑山鸡的养殖规模,打造绿色养殖、生态养殖、循环养殖模式,在农场内部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生物链。”杨文斌满怀憧憬地说。

新闻推荐

健康体育 让老人老有所乐——乐至县大力发展老年体育事业

乐至县老年体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资料图片)□李海东本报记者杨佳鹭“用白球撞击9号,打中这一颗,我们就赢了。”“9号球进洞,比赛结束,夕阳红队3比2胜。”伴着欢呼声,乐至县体育公园门球场的一...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