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农玩“共享”产量增六成
10月23日,乐至县的晚秋蚕饲养结束不久,高寺镇梨子湾村村民,70多岁的田育增一算,四季蚕一共赚了5000多元,加上地里的收成,“今年没少赚,幸亏村里搞了联户经营。”
他口中的联户经营,是指由若干蚕农联合起来,在养蚕过程中共享技术、蚕棚、劳动力等的生产方式,即“有效利用农村闲老弱散劳动力等资源,充分调动农户养蚕积极性”的“联户经营”办法。
联户经营给农户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严俊溢 本报记者 段玉清
联户经营 提质增效
梨子湾村是乐至县蚕桑产业技术示范村,目前全村有蚕桑养殖户260多户,每年养蚕660多张。
近几年,梨子湾村村支书童先林逐渐感受到蚕桑产业的丝丝“寒意”,“每公斤蚕茧单价从前年的40元下降到如今的26元左右。”外加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缺乏,产量减少,村民的养蚕收入也下降了。
如何将现有劳动力、桑叶资源利用好,提高蚕桑产品质量?村里想了很多办法。童先林说,梨子湾村去年曾尝试把村上30多户蚕农整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合作社提供蚕种、药品、桑叶、蚕棚等资源,农户负责管理,并按工作天数计算工资。”然而,由于人员过多难管理、劳动能力参差不齐等原因,“去年一张蚕单产仅有25公斤,产量较往年减少,蚕茧质量也有所下降。”
为更好地玩转“共享经济”,今年梨子湾村采取农户自愿组合的方式,组织“联户经营体”,让农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合作。村民杨淑芳今年就与村里十来户养蚕户结成“联户经营体”。其中杨淑芳、屈金玉等三个人养蚕技术好,负责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陈碧清、黄仲禄体力好,负责运输桑叶等重体力活儿,还有几位年龄偏大的老年人则负责蚕棚内一些琐碎事项。“各自发挥特长,蚕茧质量好了,卖的价钱也比平均价格高。”
最近几年,“联户经营”蚕桑养殖模式在乐至县逐渐推广。乐至县蚕桑局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该县已有2600户养蚕户组成1000余个联合经营体,有效利用了农村桑园、老弱闲散劳动力等资源。“养蚕规模也由原来的9500张左右增加到1.5万张左右,养蚕量增长63.1%。”乐至县蚕桑局副局长龚国介绍。
扩大规模 蚕农增收
养蚕量增加,带给农户的也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周汉群家住童家镇五家寨村,由于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家中劳动力缺乏。“同村的石泽林家房子窄,空间小,但人多,自己家劳动力少,但房子宽敞,刚好互补。”去年,周汉群与石泽林成立了联户经营体。两年下来,双方都收获颇多。“原来一家一季只能养两三张蚕,现在平均下来一家可以养五张蚕左右,收益也从原来一年几千元增加到一年两三万元。”周汉群说。
今年杨淑芳所在的联户经营体也已养蚕100多张,最后每人的分红也很可观,“人均5000多元,原来自己单打独斗养蚕,一年也只能赚3000多元。”
记者从乐至县蚕桑局了解到,在养蚕农户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稳定蚕桑生产规模,乐至县还通过土地流转,将闲置桑园集中等方式,引导养蚕大户向专业户和家庭农场转变,有效提高蚕桑业的生产质量,稳定生产规模。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11年乐至县养蚕农户为三万余户,蚕茧产值1.1亿元;2015年乐至县养蚕农户减少至2万余户,蚕茧产值却升至1.4亿元,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同时,根据规划,到2020年,乐至县还将建成丰产桑园10万亩,年产茧12000吨,培育养蚕大户10000户、蚕桑家庭农场500个,实现蚕桑行业总产值30亿元。
新闻推荐
春节即将临近,位于乐至县龙门乡金龟山上的报国寺又将迎来如流的香客。报国寺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关于报国寺,最让外人称奇的便是“千年树抱佛”的奇观。据说在很多年...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