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培养“治理明白人”基层干部不断层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9-12 08:39 大字

课堂搬进田间 工作重心下沉

□本报记者 刘佳

基层干部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啦!“过去,通过长期调研我们发现,基层党员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思想有所松懈、创新能力跟不上,而新履职的干部经验能力不足,通过开展广泛的、到田间地头的培训,一方面培养了一大批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也让所有的基层干部不要忘了当初在党旗下发出的誓言。”9月10日,乐至县龙溪乡党委书记郭娅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为了将基层干部培养为“懂技术”“会治理”“有干劲”的新一代基层力量,今年以来,资阳市乐至县龙溪乡着力培养 “基层治理明白人”,利用“会议”“实践”“田间”等途径组织基层干部培训,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为乡村储备干部人才。

课堂在田间

既高效又很方便

9月6日,乐至县龙溪乡农技服务站站长夏红兵正忙着准备广播,督促干部群众进行抢收,这段时间雨水较多,他还顺带宣传了一些注意粮食防潮知识。除广播以外,夏红兵还定期到田间地头指导、开展乡上集中授课、发放宣传单等,各村社的党员、社长则成为他的重点培训对象。

郭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龙溪乡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路径,大力实施“基层治理明白人”培训工程,对村(社区)、小组干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知识技能“充电”,培训方式主要集中在 “田间地头”,内容也十分“便民”。

“因地制宜”是培训坚持的原则。“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东西,分内容,分区域、分产业、分时段进行培训,重在在于提升村(社区)、小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民主管理和创业致富能力,也会根据基层干部的需求来设置培训内容。”郭娅说。

以夏红兵的农技培训为例。今年4月份,乡上给花祠堂村配备了一台插秧机,由一位社长负责近50亩水稻田的播种、插秧,夏红兵就给他现场培训,手把手教会他使用;8月初,为了防治水稻病虫害,夏红兵每次广播后就忙着去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对党员干部进行技术指导;9月下旬,夏红兵还将对各村蔬菜种植提供一些技术指导,督促党员干部抓好晚秋开发生产。

目前,龙溪乡农技服务站将全乡分为12个片区,开设有黑山羊、核桃、食用菌等等方面培训,大部分都由农技人员、致富能手亲自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重心在下沉培养基层治理人才

花祠堂村村支书江隆润介绍,全村11个组的组长年龄都偏大,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而新来履职的村“第一书记”年龄28岁,中间年龄阶段的基层党员干部断层明显。

“花祠堂村今年发掘了后备干部两名,年龄分别为38岁和40岁,都是通过‘实践培训\’、‘述职\’等发现了他们在组织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方面的特长。”江隆润说。

在培训的效果上,一是干部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党员干部将农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花祠堂村“第一书记”陈莉君介绍,目前党员干部主动作为,积极帮村民打谷子、收粮食、晒粮食等等,村上还成立了“助耕服务队”,方便党员干部助农生产。

二是干部在种植养殖技术上得到了实惠。今年,全乡将开展 “流动党校”11期,培训党员473名,入党积极分子45人。“我今年参与乡上的集中培训4-5次,效果确实好。”花祠堂村三组组长邓从建说。

三是储备了基层后备干部力量,通过培训实现了“主讲人得锻炼、听课人受教育”的目的。花祠堂村副主任黄艳是技术能手,她用大棚种植食用菌,年产食用菌20-30万袋,目前已带动了周边50多个农户种植。在乡党委的组织下,黄艳几乎每周都会下队手把手教会农户种植食用菌。目前,黄艳通过出色的表现,已成为村上的后备干部。

“村民也很满意这种效果,今年不仅粮食丰收了,干部了解了法律知识,主动调处纠纷矛盾,解释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村上矛盾纠纷大幅减少,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的目标。”江隆润说。

新闻推荐

公示牌上晒去向 便民服务提质量

村民查看公示牌。“现在找村干部办事真方便,他们走哪去了、谁值班,一看公示牌就都知道了。遇上急事,一个电话,村干部还会及时上门服务。”4月18日,乐至县龙溪乡灵泉庙村民唐朝坤老人,在村便民服务点顺...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