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钱没技术投资人联手大学生“水中捞金”

资阳日报 2015-07-08 22:16 大字

唐先章(左)、蒋万金查看台湾鳗鳅长势。■ 肖建国 本报记者 刘雨润

星罗棋布的养殖塘,洒一把食料,一群群有着“水中人参”美誉的台湾鳗鳅争相抢食……近日,记者来到乐至县金顺镇半边沟村,听该村返乡大学生联手投资人讲起他们养殖“高大上”的台湾鳗鳅的养殖之路。

珠联璧合

养“高大上”台湾鳗鳅

“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养什么。这些台湾鳗鳅都是我们从台湾空运过来的。”在养殖塘中,蒋万金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第一批成品已销售一空。

今年36岁的蒋万金是土生土长的半边沟村人,多年以来,一直是沃尔玛超市川渝熟食供货商之一,数年的积累让他掌握了不少市场需求信息。他发现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泥鳅是各地火锅餐桌上较受欢迎的一道菜,而有“水中人参”之称的台湾鳗鳅更是供不应求。

搞台湾鳗鳅养殖,光有资本和销售渠道还不够,缺少技术环节支撑,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一次返乡考察养殖地时,蒋万金意外听说了本村有个西南大学水产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唐先章有着丰富的水产养殖知识,这让他喜出望外,在联系上唐先章后,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资100万元,流转100亩水塘,和唐先章一起走上养殖道路。

技术和资金强强联合,这让唐先章和蒋万金的台湾鳗鳅养殖之路顺风顺水。记者在养殖场中看到,在镇、村两委的帮扶下,依托土地整理和扶贫项目,建起了生产便道、囤水田埂,让他们的养殖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水中捞金

年销售额将破两百万

唐先章告诉记者,选择养殖塘不仅因为这里紧邻城南高速,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最主要原因有深井水源,不易引发鳗鳅的肠炎、烂身等疾病,而不怕缺氧的鳗鳅,让养殖死亡率低,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

记者在养殖塘看到,密密麻麻的台湾鳗鳅争相聚集,抢食投去食料,个头大点的鳗鳅有着堪比一条成年黄鳝的体型。“一般的台湾鳗鳅,养殖三个月就能出塘销售。”唐先章向记者介绍起了台湾鳗鳅所特有的不钻泥、不冬眠的特质,这让他们不用担心鳗鳅损耗,四季进食,生长速度很快。

蒋万金拥有的销售渠道,让目前的鳗鳅养殖不愁销路。“按照当前存栏5万尾商品鳗鳅,10万尾种鳗鳅,今年销售额将突破200万!”蒋万金喜不自胜地说。

听说本村有人养起了“高大上”,号称“鳅中之王”的特别的泥鳅,附近对养殖感兴趣的村民纷纷前来“围观”。当村民表示对台湾鳗鳅浓厚的兴趣时,蒋万金和唐先章也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种苗给村民们养殖,并负责回收村民养殖的鳗鳅成品,带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创收。

“我相信我和唐先章能够将金顺镇的台湾鳗鳅产业做大做强!”蒋万金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避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段玉清吴晓君6月20日,乐至县劳动镇新观音双祠堂村务工农民唐朝珍来到镇工会工作委员会申请救助。由于丈夫患病,本人残疾外加身体不好,唐朝珍家庭情况十分困...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