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双祠村“产村一体”发展快

资阳日报 2015-05-30 22:19 大字

双祠村新村聚居点。■吴晓君 本报记者 刘雨润 

山上,各种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呼啸而过。山脚,白墙红瓦素净雅致,庭院内栀子花开得正艳,聚居点内水泥路四通八达,大棚钢架内20余亩葡萄、红提挂在枝头,即将进入成熟期。山前,客车、农用车、行人在新铺筑的柏油路面上来来往往……这是日前记者在乐至县童家镇双祠村新村聚居点看到的民富景美产业兴的美丽新村画面。 

童家镇双祠村离场镇2.5公里,背靠遂资眉高速公路,省道106线穿村而过,交通区位十分优越。 

然而,2012年以前的双祠村虽坐拥交通要道,群众却普遍不富裕。 

近年来,童家镇按照乐至县委、县政府“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总体要求和“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型、微田园”建设模式,在双祠村新建农房33户、农户风貌整治40户,硬化村文化活动广场850平方米。 

如今,依山而建的新村聚居点,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清新亮眼。“我都已经八十多的人了,没想到还能赶上好时代住进这么宽敞明亮的两楼一底的大房子享享清福。”几年前还住着破土墙房子的村民都燕珍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 

“住是住下来了,但村民还是村民,他们的生活怎么办?”曾经,双祠村党支部书记丁念辉有过这样的担忧,“我们村关不住水,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就算住得再‘光鲜\’,只要没见到碗里的饭,都不会满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在土地上做文章。”镇村干部形成了统一的共识。 

为让新村居民“住下来、生活好”,双祠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一起反复研究村域发展规划、方案,并带着规划跑镇政府、县级部门、联系外出成功人士协调项目、寻求帮助。一番努力之后,双祠村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热潮,建成屯水田埂2根、河堰埂1根,堰塘5个、蓄水池27口,水渠2公里。如今,灌溉沟渠遍布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灌溉用水不再愁之后,双祠村开始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桑园500亩,并在桑园内套种各类农作物,提高桑园综合利用效益。 

2013年,双祠村村民瞅准市场前景良好的天麻,大力发展天麻种植业,在双祠村随处可见的桑树枝,又恰恰能让天麻有更高的天麻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双祠村的天麻种植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2014年,双祠村天麻种植面积超3000平米,产值达60余万元。小小的天麻,已经是村民们的“金疙瘩”。 

看到双祠村的改变后,外地业主不断返乡置业。记者在新村聚居点旁边的大棚钢架内看到,20余亩的葡萄、红提目前进入了盛产期,订单式农业让业主、村民们不愁销路。“以前根本没有信心来双祠村发展产业,现在这边水利、交通俱佳,我就过来发展起了种植业。”葡萄园业主尹显扬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村民们富裕起来后,村里逐渐变了样。在新村聚居点内,还能看见不少村民的车库里停放的私家车,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的村民也越来越多。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329元,超全县人均1000多元。“产村一体”的双祠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闻推荐

树立“好形象”唱出“好声音”

■张虎“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里!”网友“无怨无悔”说;“乐至是成渝经济区最具投资环境的区市县。”网友“cos60zc”说;“有川中名刹报国寺,还有美味的乐至烤肉。”网友“慕名而来”说;...

乐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