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开发打基础 村民养鹅奔富路

资阳日报 2015-04-15 22:24 大字

■ 吴晓君 本报记者 谭阁飞

乐至县劳动镇远朝门村自2013年扶贫开发以来,村级公路越修越长、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昔日“落后村”面貌日新月异。

4月11日,记者在劳动镇远朝门村看到,这里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搭起了围栏,一队队肥硕的鹅群正悠闲漫步在农户家的前庭后院,房舍之内正炊烟缭绕,留守老人们不再“空闲”,忙着修葺栅栏、打谷、喂食,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村一半的人都在养鹅,都是自发的。”村主任林贵说,远朝门村的“在家户”大部分都是老人,从2013年起,村民们陆陆续续地搞起了家庭养鹅,到如今成规模、成片,完全是一件偶然的事儿。

在2组村民杨汉多的家中,80余只大白鹅被分区为“老鹅区”、“肉鹅区”、“产蛋区”,就像个小型养殖农场。据了解,自2013年扶贫项目实施,修通了11公里的通村公路,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杨汉多的家门口,这让62岁的他有些按耐不住。看到周围的村民都在养鹅,他也买了10多只小鹅,学起养鹅技术,今年已发展到80多只,每年产下的鹅蛋达500余枚,商贩每月上门拉货,足不出户,他一年净赚了数千元。“现在我家的几亩地,都成了饲料场了。”杨汉多说。

“养鹅短期收益高,村民靠自家耕地解决饲料问题,滞销的粮食也不去卖了,一举两得。”劳动镇纪委书记杨志说道。

远朝门村11组的村民江绍凤养了70多只鹅,自家种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按照鹅类一年6个月的产蛋周期,3天产蛋一枚,一只母鹅一年即可产下60余枚鹅蛋,她家的鹅蛋到旺季能卖到7元一个。“一只母鹅3天吃不到1斤粮食,却‘产\’下了几斤粮食的钱。”江绍凤笑着算了一笔账。1年时间,她还带动11组的7、8户邻居“入行”。

记者看到,该村不仅老人在搞家庭养鹅,越来越多曾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也陆续返乡,投资修起了养鹅棚。

“在扶贫规模产业开始收益的这2-3年间,这种模式见效快,收益高,极大填补了‘基础扶贫\’和‘产业扶贫\’的间隙。”杨志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培训,争取把养鹅发展成远朝门村的第二扶贫产业。

据了解,目前远朝门村已经形成这种“小家庭养殖”的风气,一家搞得好,多家效仿,平均一户养鹅数达到了40余只,户均增收1万余元,为村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乐至公交运行图即将重新设计安装

高处的公交路线运行图。■本报记者刘雨润近日,有市民在资阳网论坛(http://bbs.zyrb.com.cn/)发帖提出,乐至县的公交站牌上的运行图设置得太高了,根本不方便使用,能否把那个“苗条”的运行图放...

乐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乐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