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心村支书收留两孤儿

资阳日报 2015-01-05 19:35 大字

■ 吴晓君 本报记者 谭阁飞

近日,记者来到乐至县中天镇墙院子村6组黄晓夫的家里。正值正午,暖阳高照,一家人都在灶屋里忙活着,黄晓夫不停地往灶膛里递柴火,而灶台上15岁的干女儿小静(化名)正“麻溜”地炒着菜,不一会儿,一盘盘喷香扑鼻的菜肴便端上了饭桌,屋外不时传来几声犬吠……

“哥哥现在工地上干活,以前大家一起更热闹,吃着也香。”乖巧的小静边吃边说,顺道为“干爹”夹上一块肉,“父女”俩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静和他的哥哥小强来到这个“新家”已有五年光景,5年时间,兄妹俩已经个头长高、成为懂事孝顺的孩子,哥哥小强身强体壮也已经开始务工挣钱了。

“唉,这两兄妹苦命,我不管谁管呢。”黄晓夫感叹道。黄晓夫是墙院子村的村支书,也是这两个孩子的“干爹”,谈起5年前的事,他历历在目……

痛失双亲

生活无着被收留

小强、小静兄妹是墙院子村4组人,父母务农,家中虽清贫,但父慈母善,一家人其乐融融。可好景不长,2009年,兄妹俩的父亲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母亲也不堪打击,整日郁郁寡欢。以务农为生的家庭失去了壮劳力,犹如没了顶梁柱,绝望的母亲喝下农药离世。剩下了孤苦伶仃的兄妹俩,那一年小强13岁、小静10岁,正是花儿一样的年龄。

从此,兄妹俩只能每天四处闲逛,饿了就把家里的板凳、床卖了换吃的。街坊邻居看他们可怜,拿点米和油给他们,但“弹尽粮绝”后,他们只能去庄稼地里偷玉米吃,甚至翻垃圾桶找别人的残羹剩饭,两人的衣服脏得发臭也没法洗,活生生成了村上的“小叫花子”。

当年6月,学校老师心急地将情况反映给黄晓夫,作为村干部的黄晓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时,黄晓夫还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收留了两名孤儿。领孩子那天下午,黄晓夫走在前面,两个孩子颤颤巍巍地跟在他身后,也不敢吭声,肚子更是饿得咕咕叫。

“生怕我不要他们了。”黄晓夫回忆道。一回到家,黄晓夫就心疼地为孩子们煮了鱼,兄妹俩一见吃的就扑上去狼吞虎咽,毫不顾虑卫生,用手抓着吃。看着孩子们吃得如此香,在欣慰之余,黄晓夫也皱起了眉头,他明白,两个孩子无人管教、学习成绩不仅一落千丈,还因为长期食不果腹,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收留他们不仅仅是喂饱他们的肚子,还要慢慢教会他们做人。”黄晓夫说。

重拾学业

茁壮成长会感恩

从生活上照顾他们,品行上教育他们。这是黄晓夫一直奉行的“为父名言”。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孤儿时期的坏习惯,兄妹俩放学回家路上还不时“顺手牵羊”,在别人地里摘点东西偷偷带回家。被黄晓夫发现后,他严厉地教育他们,并亲自去道歉。他告诉他们:“从哪拿的必须放回哪去。”如此几次下来,兄妹俩渐渐改掉了坏习惯。

妻子张淑平看到丈夫如此坚决,也渐渐接纳了两个孩子,帮他们洗衣做饭,无微不至。黄晓夫的家庭由“3口之家”变成“5口之家”,不仅热闹起来,也多了包容和关爱。看着“干妈”待自己如亲生子女一样,兄妹俩内心感到十分温暖,重拾了学业,也学会了感恩。

今年7月,黄晓夫因为脚部受伤比较严重,住进了成都华西医院,休养期间小静主动跑到成都照顾“干爹”,这个15岁的小姑娘又是帮黄晓夫按摩脚部、又是帮他洗衣煮饭,晚上困了就在医院的空房间睡觉,不辞辛苦地照顾了黄晓夫整整一个月。邻床的病人和医院的护士、医生都竖起了大拇指,而黄晓夫更是不禁在心里感叹:孩子长大了。

一晃5年过去了,18岁的哥哥为了给家里减少负担,去了成都一家工厂里务工挣钱,逢年过节都会给黄晓夫这个“干爹”发短信、打电话、买礼品。一有空,妹妹小静就会帮“干妈”分担家务事,勤快又乖巧,自强的她成绩也十分拔尖,一直保持在学校的一、二名。

“好像播下了一颗种子,看着他们茁壮成长。”黄晓夫欣慰地说道。 

新闻推荐

年月日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乐至县城西小学举行

2014年12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乐至县城西小学举行“满天星”关爱留守儿童捐赠仪式,给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儿童读物、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品和保暖手套,给留守儿童送去了冬日里的温暖...

乐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