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一江碧水内江画卷

内江日报 2020-11-23 08:35 大字

碧水甜城湖 记者 王斌 摄

开栏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江以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持续用力 久久为功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报道内江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三向同行”,坚持“三位一体”,坚持“三基统筹”,坚持“三生共赢”,坚持“三方共治”,坚持对标一流书写“三篇文章”,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的经验、亮点和成效。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段春秀

11月21日,东兴区小青龙河景观绿道,人们徜徉公园,欣赏小青龙河美丽风光,乐享内江好风景。

小青河就是“黑臭水体”变“绿色玉带”的生动体现。

且看数据:近年来,内江大力整治11条黑臭水体,建成2600余亩生态廊道、绿色玉带。

同日,在市中区凌家镇古楼污水处理站,全新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调试运行。今年底,市中区有11个这样的污水处理站将全部投入运行,将进一步提升市中区污水处理能力。

且看数据:通过实施沱江流域治理重大项目,近年来内江累计新增城乡污水处理能力18.9万吨/日。

这些场景,正是内江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生动体现。

内江人与水为伴,内江城因水而兴。

内江,因“一水环抱九十余里而邑居其中”的独特地貌得名。水,赋予了内江不一样的灵魂;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甜城儿女。敬水爱水护水长在内江人的骨子里,融进内江人的血液里。

近年来,内江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坚定把内江沱江流域污染治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建设“三位一体”,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上再加力、水环境保护上再加劲、水生态建设上再加码,加快推进沱江生态廊道建设,把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全域治水写进一江碧水“内江答卷”。

依法治水

为清水撑起“法治伞”

沱江是内江的根脉,沱江是内江的母亲河。

2016年底,市委召开全会,专门作出决定,号召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推进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内江干部群众称之为“世代工程”。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治水?内江一步一耕一践行。

2016年7月,内江获得地方立法权。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聚焦什么内容,全市上下非常关注。在经过大量立法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广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地提出:为保护甜城湖立法!

2017年12月1日,沱江流域第一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获批通过,并于2018年3月1日正式施行。

至此,内江水环境治理正式迈上法治轨道。

随后,一系列依法治水措施在内江陆续铺开,为清水护航——

出台《为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挂牌成立甜城湖执法大队,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把“城市河流岸线200米内严禁无序商业开发”作为一条“红线”……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为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在甜城湖湖面工作的甜城湖水务清洁队感受最直观,清洁队队员黄新渡和他的同事最有发言权:“现在垃圾越来越少,甜城湖越来越清,市民越来越满意!”

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2019年,内江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27位。

科学治水

为清水注入“活力源”

除长江一级支流——沱江穿城而过以外,内江境内还有球溪河、濛溪河、麻柳河、大清流河、小青龙河、乌龙河等较大支流,以及其他小溪小河270余条,属于典型的丘陵滨水城市。

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项目支撑是不行的。财力有限的内江,如何为保护清水注入“活力源”?

一个个项目是内江治水的动力所在。内江着力在“挤、引、争、考”4个字上下功夫。

“挤”,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

“引”,就是筛选一批有明确收益的项目,拿出来与社会资本合作,实施两个PPP项目,从很大程度上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

从编制《内江市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规划 (2017-2020年)》,到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两个PPP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内江掷地有声。

“争”,就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

继2017年11月,内江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城市后,2018年11月,内江再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针对11条黑臭水体不同情况,内江编制《内江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合理确定5个治理项目,统筹推进截污干管建设、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岸带修复、面源控制等各项工作。如今,内江实现11条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城市黑臭水体恢复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面貌,建成2600余亩生态廊道、绿色玉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小青龙河湿地公园、清溪湿地公园、花萼湿地公园等一批绿色公园就是内江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缩影。

“考”,就是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

内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把生态环境保护在综合目标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6.5%,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用3个月时间,解决了困扰群众40多年的“牛棚子”片区环境问题。用8个月时间,完成内江城区饮用水取水口上移工程和对口滩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工程。

目前,内江沱江老母滩等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改善为Ⅲ类,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全域治水

为清水汇聚“正能量”

内江坚持全域覆盖,通盘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治理,打好组合拳、打好主动仗、打好操作牌,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注入强大“正能量”——

沱江发源于川西高原九顶山山麓,经四川多个城市后流入内江,最后汇入长江。

向外,内江推进流域共治,跨界保护沱江。

内江与沿江兄弟市(州)联系对接,加强联防联控,相继与成都、资阳安岳等签订沱江流域联动治理合作框架协议,同步推进流域联防共治。

向内,内江统分结合、市县联动、全民动员。

从地图上,人们可以看到,沱江自西北向东南将内江一分为二,沱江支流呈南北扇形分布。这让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且具有一定难度:内江全市所有乡镇中,95%以上属于沱江流域。

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沱江内江段总河长,分级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229名、市县级断面长38名,发动企业、公众参与巡河护河,推动形成党政、企业、公众“三方共治”格局。

从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到河湖综合整治,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到企业污水排放治理,从“践行十爱·德耀甜城”到“五清”行动……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内江广大干部群众爱水护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全民治水共建共治共享正在内江形成。

当人们提起一方土地的美好,水,是绕不开的一大主角,沱江之于内江也是如此。

“山有翠屏,水有沱江,山清水秀,大块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卓然崛起的新内江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这样的美景仍在延续。

新闻推荐

首届川渝泛琼江流域文化旅游宣传季在安居启动 构建跨区域文旅合作机制讲好川渝文旅合作故事

特色文旅节目表演。赵鹏摄(罗中梅全媒体记者曾晓梅)为进一步推动区域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11月6日...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