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人”苏茂隆 让24伎乐之美在纸上复活
当1000多年前的美人或琵琶遮面,或抚琴吹箫,空中香雾腾挪如律动的音符,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别具一番美感?8月5日,“如花美眷——苏茂隆个人画展”在成都永陵博物馆惊艳亮相。展出的66件作品,以永陵24伎乐为题,工笔兼写意,在彩墨上也进行了探索。这组画作不仅让永陵的伎乐之美在纸上复活,更俨然“复原”了蜀王宫内苑的秀雅景色,让观者一睹五代前蜀的繁华。,“苏美人”苏茂隆 让24伎乐之美在纸上复活。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潜心两年复活伎乐之美
人称“苏美人”的苏茂隆,近年以《百美图》为代表的仕女画,在画坛声名鹊起。他对24伎乐浮雕的喜爱,要回溯至30多年前。当时还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的他,就专门到永陵参观汲取创作给养。大学毕业时,他以布面油画《乐伎图》作为毕业作品。这些年来,苏茂隆画历代美人系列《百美图》,画《女人与马》系列,兜兜转转,将目光再度对准永陵24伎乐。
在苏茂隆看来,要表现古人高雅生活的场景,除了跳舞、吟诗、品茶等之外,应该与乐器密不可分,永陵的24伎乐浮雕,恰好生动刻画了盛唐及五代时期宫廷伎乐的盛大场面。而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代乐器,单究其造型也别具美感。他希望将消失千年的伎乐之美复活。
此次展出的66件作品,是苏茂隆在近两年里潜心创作的,画的都是美人演奏的场景,琵琶、箜篌、筝等古代乐器在画作中一一呈现。但这组伎乐图不是照搬永陵石雕的画面,而是进行了大胆创新。
“这组伎乐图采用工笔兼写意的技法,在彩墨上也进行了探索,色彩相对鲜艳。”苏茂隆借鉴了西画的绘画技巧,“传统水墨画讲究立意,画面大量留白,但这组伎乐图的其中一部分,我让颜色布满纸面,让画作造型及色彩本身就构成一种美。”仕女吹奏的场景并非具象描述,她们的曼妙身姿和四周弥散的色彩交织,共同描绘出一种梦幻之美。他还使用花青、钴蓝、胭脂、曙红等多种色彩,甚至还用到类似群青的颜料,其纯度高,扩散性好,在渲染时有很好表现。这种颜色稍微处理不好,画面就显俗气,在传统国画中几乎不会触碰。但是他大胆采用,让这些色彩大面积浸染,为画作带来现代感。
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给养
苏茂隆画美人的历史,要追溯到他念中学的时候。1978年,苏茂隆偶然看到工笔重彩国画大师任率英的《嫦娥奔月》,大感惊艳。因为有母亲教习绘画基础,他开始潜心临摹。没想到,他在家门口摆开小方桌一笔笔作画时,竟被路过的一位老师看中,居然待他完成后花5块钱买下。这让苏茂隆感到自己被认可,也由此产生创作的巨大动力。此后,他先到家乡安岳县文化馆当美工,后又考上四川美术学院。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西画创作之后,其创作重心又重新回归国画。
此后的一系列美人图,让苏茂隆有了“苏美人”的美誉。他画《十二金钗》,秦可卿踏梅而来、元春轻倚沉思、黛玉白衣罗裳……每位金钗仿佛要从画里摇曳而出。为了画历代美人系列《百美图》,他仅是收集不同朝代的服饰、头饰等资料,就花了两年多时间。苏茂隆认为,要还原历代美人风韵,就一定要找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于是,他笔下的唐代美人,体态婀娜之外可见丰腴;宋代美人,是瘦削如弱柳扶风。不仅如此,作为背景的家具、房间陈设,他都在文献中找到佐证。2014年,这组《百美图》甫一亮相,便在业内引起巨大关注。
苏茂隆学画几十年,一直自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给养。“我从小就学的国画,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在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安岳的石刻很有名,我很喜欢去写生石刻。”徜徉在山乡佛国,他潜心研习石刻的线条造型,描摹古代的服饰,这些经历,给他创作仕女画提供了很多灵感。“以后还会继续画24伎乐和安岳石刻。这些题材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方式继续呈现。”他希望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创作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让传统文化能借助画笔代代传承。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慧东吴杰记者吴显云)安岳县法院11个人民法庭近来陆续分别向辖区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政协委员专题报告法庭...
安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安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