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焦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提升 扎实推进健康资阳建设

资阳日报 2017-11-14 09:10 大字

雁江区人民医院医生入户给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诊治疾病。市卫生计生系统开展转作风演讲比赛。华西医院皮肤专家在市一院坐诊。省医院杨年教授在市人民医妇产科查房。□本报记者曹礼芹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聚焦“一优化、两提升、三突破”(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业、医院管理创新、卫生计生工作在全省的排位实现突破升位)的目标,始终把保障群众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从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中推进健康资阳建设,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作风建设

树新形象,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9月13日,安岳居民陈女士搭摩托车发生了车祸,导致骨盆骨折,不能动弹,她4个月大的孩子被饿得直哭。闻讯后,正在哺乳期的安岳县中医医院骨科护士陈莹莹毫不犹豫地抱过孩子喂奶。陈莹莹为病人孩子喂奶的照片在朋友圈迅速传递,被网友称为“最美护士妈妈”。这仅是今年卫生计生系统转变作风倾情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2017年,是市卫生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年”,市卫计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作风建设的通知》《资阳市卫生计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资阳市“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庆“七一”等活动,让作风建设人人知晓、入脑入心。

全市卫生计生系统从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卫计事业发展的障碍抓起,从本部门本单位突出问题改起,牢牢把握“转作风、提效能、重执行、守规矩”四项要求,狠抓“机关作风”和“医德医风”两条主线,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领导带头、从严从实、考核奖惩,重点围绕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良行为、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庸懒散浮拖”、吃拿卡要、“为官不为”、“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深入抓、常态抓,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通过以上举措,树立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新形象,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代表,市中心血站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血站,雁江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医师侯锡斌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第一人民医院谢传彬家庭被评为第一届资阳市文明家庭。

关键词健康扶贫

救治一位病人,为一个家庭带去希望

现年42岁的雁江区保和镇文秀村3组程斌,2015年4月因意外造成左胫腓骨折及左桡骨骨折。而他的妻子、母亲都患有疾病,儿子又在读书。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程斌在雁江区保和中心卫生院进行了医治,总治疗费用6521.42元,自费61.81元,这让程斌非常高兴,已外出务工补贴家用的他逢人就夸现在的政策好。。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资阳市农村人口贫困的一个主因,帮助这部分家庭走出贫困、提高困难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市卫生计生委成立了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卫计系统内部的健康扶贫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四级医疗机构定点帮扶救治制度,组建“3+2”服务团队为贫困对象提供全天候健康服务,定期开展随访。组织成立了以市级医院为指导,县级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为主体,镇、村基层医务人员配合的病情诊断服务团队,统一谋划,分时间段到各个乡镇针对贫困人员开展集中诊疗活动。全市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措施,在院内开辟了贫困人口就诊绿色通道,设立了专用窗口,配备了专职人员,在院内醒目处设立了医疗扶贫宣传栏,宣传医疗扶贫相关优惠政策和贫困人口就医流程,并对贫困人口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公示,贫困人口凭身份证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一站式服务。

2017年1月至9月,贫困人口就诊198664人次,其中住院109078人次,贫困人口住院就医总费用33777.4万元,个人自付647.86万,个人支付比例仅为1.91%,达到了贫困人口自付费用微支付的目标,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政策获得感不断增加。

关键词医疗服务能力

城区医疗机构的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9月27日,怀孕22周+6天的雁江区老君镇居民汪女士在镇卫生院打B超孕检,华西第二医院超声科主任罗红在成都同步观察胎儿发育情况并进行远程会诊。这是四川省内首次省、市(区)、镇几级医疗机构网络在线超声实时会诊,也是资阳市妇幼保健院(雁江区妇幼保健院)成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区域联盟医院后,不断创新服务的举措之一。

2016年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托管市人民医院,资阳市中医医院暨雁江区中医医院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医联体单位和直属临床科研教学医院,构建起的医联体,切实推动优势医疗资源下沉资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了省级优质医疗服务。2017年1-9月,城区各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患者154.27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3.39%,住院人次10.72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1.20%,市级医院三四级手术比例同比上升10.28%。权威测评结果显示,群众对资阳市城区医疗服务的满意率明显提升。

2015年12月,《资阳市城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印发。近两年来,资阳市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兴医、医院管理创新、平安医院促进、资源整合协作、健康服务业发展、优质服务行动等“八大行动”为抓手,城区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城区医疗机构的龙头作用更加凸显。

在医疗基础建设方面,一方面,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三期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机电安装,市人民医院业务大楼主体竣工、正在进行室内安装和外墙幕墙施工,雁江区中医医院的门急诊医技楼已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于2016年分别接受四川省医院评审专家组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的现场检查并评审验收合格,结束了资阳市城区无三甲医院的历史,市人民医院接受三乙综合医院评审。在重点学科建设上,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通过了国家级重点专科创建中期评估,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学影像科、肿瘤科、普外科省级重点专科立项成功;市人民医院的肾内科、肿瘤科省级重点专科立项成功,雁江区中医医院眼科、儿科成功创建省级重点专科。

在服务举措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作用,优化服务流程,缩短病人挂号、划价、收费、取药、取报告的等候时间,改善群众就医感受。城区各医疗机构100%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临床科室病房开展优质护理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治理过度医疗行为,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临床路径管理、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高值耗材使用排列公示制度,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关键词医联体

两家市级医院领办托管后,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10月26日,四川省人民医院资阳医院·资阳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全市首例硬质支气管镜引导下硅酮支架置入术,标志着该院在呼吸介入治疗方面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患者为雁江区丹山镇60岁的尹先生,因食道癌术后3年复发压迫气管,致气道狭窄,如果不及时治疗,将窒息死亡。手术治疗很成功,10月30日,患者出院。

像这样的疑难病例,在资阳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其背后是源于本地医院与省级医院建立的合作。

2016年7月2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领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华西医院派出以王一平教授为院长的管理团队常驻市第一人民医院,由5名医学教授担任医院学科主任,开展“品牌科室、品牌医生”打造活动,创新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组建了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大力开展学术会议,仅樊代明院士就两次到医院授课。同时,通过一网双模(华西协同医疗网络平台,以在线﹢在位两种模式),构建“华西—资阳”诊疗医联体,帮助市第一人民医院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2016年8月24日,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托管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挂牌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资阳医院”。省人民医院派出以冯仕彦教授为院长的管理团队,组建了专家学术团队,实施远程会诊,强化内涵建设,通过“人、医”两通,促进市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人员双向流动和病人双向转诊等方面实现发展与进步。

上级医院的相继入驻,帮助两家医疗机构从现代医院运营和先进医疗技术两个方面打开现有医疗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截至2017年6月30日,华西和省院专家在资阳市共诊疗门诊患者7831人次,开展疑难病例指导843次,带教查房1927人次,指导手术317台次,开展新医疗技术47项。两家市级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都有了较大提升,群众就近享受了省级专家的优质高效诊疗服务。80岁的市民刘清廷说:“医院实力的提升,不仅让我看病更方便,而且看病更便宜。”

新闻推荐

安岳:“大群团”助力创新创业热潮

□杨德志秦文端近年来,安岳县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科协和残联等“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举办招聘会、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

安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