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扶贫,为贫困户带来脱贫希望——东兴区永福镇山青庙村“第一书记”吕林超帮扶小记
◇全媒体记者 许秀莲 文/图
5月19日,阳光明媚,随着车辆缓缓驶入东兴区永福镇山青庙村,树立在村口的“残疾人养羊扶贫村”字样的标识牌便映入了眼帘。
山青庙村的“养羊扶贫”与其他地方不同,是采用“接力传递”模式发动残疾人养羊,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这是东兴区残联下派到山青庙村的“第一书记”吕林超的扶贫“新点子”。自2015年8月来到山青庙村起,吕林超就着力于村里基建设施的改善和种养产业的发展,带领贫困户们一步一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今年,扶贫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吕林超,获得了省委、省政府表彰的“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个人”称号。
■ 结合实际,“接力传递”发展“扶贫羊”
山青庙村紧邻资阳市安岳县,是东兴区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在过去很多年里,山青庙村与其他省级贫困村一样,交通不便,基建落后,没有规模化产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只剩下老弱病残留守。
今年53岁的山青庙村10组贫困户黄应才是肢体四级残疾人,妻子马先今年50岁,身体也不是很好,夫妻二人常年疾病缠身,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刘秀英,和正在上初中的女儿黄红梅。靠种几亩薄田度日的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为了帮助黄应才一家早日脱贫,吕林超为他家量身定制了扶贫措施。利用争取到的扶贫资金,为黄应才家购买了5只母羊,2016年4月,5只母羊正式“入住”黄应才家的羊圈,在黄应才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下,母羊顺利下崽,可以提供给其他贫困户用于发展养羊增收。
距黄应才家约30米远,有一间木头搭建而成的屋子,门墙上挂着一块“残疾人养羊扶贫示范户”的标识牌,屋里分作大小两个空间,一边放着一张简易木床,一边是羊圈。马先拿着草料喂母羊和小羊,对吕林超说:“小羊养得差不多了,可以拿5只出来给其他人了。”
原来,黄应才家与其他5户养羊扶贫示范户一样,率先免费获得了吕林超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购买的“扶贫羊”,在成功养羊一年后,将母羊下崽所得的小羊提供5只出来,和养羊技术一起,免费接力传递给下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就是吕林超在村上应用的“接力传递”扶贫模式:选取符合条件的、有信心有能力的部分残疾人贫困户率先发展,并与村两委签订协议,在发展一年后严格遵守协议要求,将“扶贫羊”接力传递下去。这种“接力扶贫”模式,充分调动了贫困户养羊的积极性,杜绝了“等靠要”情况的发生,也让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东兴区残联能为残疾人提供的帮扶资金有限,只有6万元,全村共有未脱贫贫困户51户150人,其中残疾人贫困户就有20余户,若进行均分发放‘扶贫羊\’,这点资金显然不够,而且每户能得到的数量也较少,扶贫成效会比较差。”吕林超说,经过种种考量,他决定采取“接力传递”模式,让部分勤劳肯干的贫困户先树立榜样,让其余的贫困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以此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带动他们进行产业发展。
为了让榜样树立起来,2016年,吕林超联合村干部们,组织黄应才等6户养羊扶贫示范户一起到东兴区永福镇太安村残疾人养羊扶贫培训基地,接受了一周的养羊技术培训,之后又邀请培训基地的技术人员到村里实地指导他们修建羊圈。
除了养殖“扶贫羊”,黄应才一家还得到了就医优惠和教育扶贫,夫妻俩与母亲刘秀菊的病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了,而女儿黄红梅的上学问题也无需过于担心。日子越过越顺,相信到明年底,黄应才一家就能实现脱贫。
■ 光伏发电,持续为村里“造血”
山青庙村距永福镇政府约5公里,辖10个组,幅员面积3.4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60户13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255人,未脱贫家庭51户150人,包括约20户残疾人贫困户。
“残疾人贫困户这么多,光靠‘接力传递\’模式发展‘扶贫羊\’还不够,村残协还需要有收益,用于保障残疾人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后能得到扶持,同时也用于给残疾人贫困户再增加一笔收益。”吕林超说,在经过多方考察后,他看中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生态、无污染,占地面积小,而且可持续性强,收益也稳定、可观。吕林超积极联系帮扶部门东兴区残联,整合残疾人扶贫资金,准备在村里建一个30千瓦的分布式残疾人光伏扶贫发电站。项目建成后,一年大约可以产生3万元经济效益,每年收益的15%作为村残协经济收入,85%按既定方案分配给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家庭。截至记者采访当天,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工,预计再过一周就开始动工建设。
“均分给贫困户的85%年收益将持续到2020年,2020年后,全部收益都归于村残协经济收入,作为残疾人贫困家庭遭遇天灾人祸后的扶持资金。”吕林超说,这也意味着,黄应才一家即将再增加一笔稳定的收入。
■ 村民返乡创业,带动残疾贫困人口就业
在山青庙村10组,一个占地约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内,返乡创业者蒲文君正在忙活着,见到吕林超,他笑着上前打招呼。
蒲文君今年42岁,是山青庙村人,早年一直在外做饲料生意、办养殖场,因家乡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因此尽管蒲文君以前也产生过回家乡办养殖场的想法,但却未能成行。“这是我的老家,心里还是有感情的,现在村里的公路、水利都改变了很多,再加上村里有许多劳动力外出,田地荒废,草料充足,所以我就回家办了养殖场。”蒲文君说,今年4月,养殖场内存栏了40头肉牛和60头猪,6月底,将再增加70头牛和200头猪。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8月底,吕林超来到山青庙村担任“第一书记”,定下的第一要务就是修路。他积极联系交通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来村里仅有的7公里水泥路“升级”到了15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难题,也为引进业主返乡创业打下了基础。
蒲文君的养殖场刚刚起步,所需人手并不多,但如今在养殖场里务工的两名工人均是残疾人,其中一名是建档立卡的残疾人贫困户,负责看管养殖场,每月工资约800元。而约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所占的村民的土地,均以土地租金入股养殖场所在的福来养殖专合社,其中有3户为贫困户。“光是土地租金入股,每年的分红就可以达到2万元左右。”蒲文君说,下一步,待养殖场发展成熟,将会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残疾人贫困户就业人数,同时也惠及更多贫困户以流转土地租金入股专合社。
在帮扶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吕林超的努力下,山青庙村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农电改造全面完成,光伏发电即将建成,“扶贫羊”也在一棒接一棒地传递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日子也随之一天天红火,目前,山青庙村已脱贫37户105人。
新闻推荐
村民领取劳务报酬。本报讯(徐铭伟记者曹礼芹)5月16日,在安岳县和平乡五井村,村民李万强满脸笑容地从青莲谷莲子专业合作社领取到了劳务费9000多元。近年来,五井村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啃”脱贫攻坚...
安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