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规民约助跑“智力致富”

资阳日报 2016-12-15 00:00 大字

□ 本报记者 孙正良

安岳县鸳大镇五凤村村办公室坐落在国道旁,国道穿村而过。五凤村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村办公室的墙上,挂着村集体获得的荣誉证书;办公室外的公示栏里,各种规章制度、措施举措清楚地公示了出来。村支部书记余建中告诉记者,很多村民通过努力都发家致富了,但全村近十年来却从未出一个重点大学的学生。五凤村成了一个典型的村民生活富裕但却教育匮乏、人才缺失的“贫困村”。那么,如何培养和留住更多的人才为村里的发展添砖加瓦,五凤村正在探索。

全村人一起培养大学生

在五凤村五组村民邓素林家里记者了解到,她的儿子今年考上了西华大学,村里立即兑现了元的“奖学金”给他,而这元,全由村民自愿捐款。邓素林家也是全村第二个享受到村规民约福利的家庭。

记者在捐款记录上看到,村民的捐款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捐款人数将近一百人。岁的王道军告诉记者,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外出务工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希望以后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再像自己以前一样只能下苦力挣钱。王道军先后两次为村里的学生共捐了多元,他说:“以前穷读不起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就希望我们的后辈都能多读点书,不要再吃没文化的亏。”记者了解到,在五凤村有王道军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都希望下一代不再吃“文化亏”。

余建中告诉记者,当初在制定这条规定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发放奖学金的资金从何而来,村民到时不愿意捐怎么办?但从实施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当初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村民们捐资助学的热情都非常高。余建中说:“现在有很多村民都想来捐款,但我们还是决定让学生拿到录取书再进行面对面的集中捐款,这样可以让村民的爱心更透明,大家也更放心。大家都愿意一起培养大学生,还害怕想读书的人读不到书吗!”

五凤村在村规民约实施的这两年来,已有3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先后考上一本,其中2名(余下一名由于家庭条件较好自愿放弃)大学生都享受到了村规民约的“福利”,顺利步入高等学府。

为了给困难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村上还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用于助学。其中,村里的五凤庭院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就开展了“以购代捐”的模式,凡本村村民在合作社购买的鸡苗款全部捐给村上用于奖学金的发放。五凤村村主任薛燕平说,希望以后每年有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都来领取奖学金。也希望他们学成以后可以回报家乡、建设家乡,把家乡发展得更好。

把抓教育写进村规民约

近年来,随着五凤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视野的开阔,很多村民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也更加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把对教育的重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村委班子也意识到要改善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失衡发展现状,为村里的持续发展备足人才,首先要改变下一代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走进高等学府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此,年,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最终表决通过将鼓励教育写进《五凤村村规民约》,鼓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也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护航。

在《五凤村村规民约》中记者看到,其中第十四条这样写到,鼓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对校内应届毕业生考上清华、北大的每人奖现金元,一本元,二本元。薛燕平告诉记者,把抓教育写进村规民约,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立志成才,让一些经济条件有困难的家庭打消学费的顾虑,要让村里大多数的家庭从以前的“体力致富”逐渐转变为“智力致富”,为全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为何要把抓教育写进村规民约?村委班子表示,五凤村依靠柠檬、水蜜桃、金花梨、生猪养殖等产业逐渐走上了致富路,村民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多元。然而,经济条件好后的五凤村近年来却从未出一个重点院校的本科生,五凤村虽然依靠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物质生活上暂时走在了前列,但很多人都担心这种“体力致富”的模式早晚会被赶超。于是,村委想到了狠抓教育,从下一代身上为五凤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村委班子表示,一个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知识,获取系统知识的途径就是教育,希望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再引回来发展家乡。

新闻推荐

泰康人寿资阳中心支公司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健保通”项目医疗理赔免申请、零等待

签约仪式现场。本报讯(记者刘雨润)月8日,泰康人寿资阳中心支公司、资阳市人民医院举行“健保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随着“健保通”直付式理赔业务的推出,可以真正实现“免申请、零等待”的理赔服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