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里的农村垃圾该运到哪儿去处理?

四川日报 2015-07-15 08:30 大字

送到重庆大足区不是长久之计,运到安岳县城成本太高

□唐德双 本报记者 段玉清

近年来,安岳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探索建立“村镇县”三级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如今,在推行过程中运转得如何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3万余个垃圾定点投放池遍布农村

7月10日,岳新乡猫山村,村民张光群一早起来忙活着给自家的垃圾分类,“瓶子放到可回收垃圾桶,赶场天还能拿到场镇上去卖钱,废电池放在不可回收垃圾桶……”张光群的家位于村道旁,大门左侧台阶上,分别摆放贴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两个垃圾桶,“每天都要把自家垃圾分类,然后再放到村里定点垃圾投放池里,等乡上垃圾车统一收集处理。”张光群说。

几年时间,安岳县投入3000余万元,在全县800多个村建设了3万余个垃圾定点投放池,方便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转运,做到“村收集,镇转运”,安岳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综合股负责人张学文说,为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安岳县还将乡镇收集来的生活垃圾转运至全县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规范化处理。据安岳县垃圾填埋厂负责人汪健康介绍,“随着治理工作的逐渐深入,目前每天可收到乡镇转运来的生活垃圾200吨至300吨。”

垃圾运到重庆或县城处理陷入“两难”

垃圾定点投放池解决了,但却出现了垃圾运输的物流成本太高问题。

再有几个月,安岳县忠义乡与重庆大足区签订的垃圾处理合同就要到期了。忠义乡距安岳县城70多公里,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至安岳县城处理很不方便。2013年底,忠义乡与附近的大足区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垃圾处理合同,将每天收集来的垃圾转送至30公里外的大足区处理。

眼看合同即将到期,乡党委书记周卫东开始着急了,“总把垃圾送到大足区处理,不是长久之计。送到安岳县城,物流费用又太高。”据介绍,忠义乡每天产生5吨-6吨生活垃圾,大多被转运至大足区处理。

周卫东算了一笔账,每车每次可装4吨左右,一个月平均要跑45趟左右。来回大足区一趟运费和油钱要花200元,一年费用就在10万元左右,加上人工费用,一年物流费在20万元左右。“高于垃圾处理所需的费用,如果送到县上处理,成本就更高。”

为就近处理生活垃圾,忠义乡也曾投资40万元建过垃圾填埋厂,但担心污染等各种原因,迟迟未能投用。在安岳,和忠义乡有类似经历的乡镇还有不少。目前全县仅有三分之二的乡镇将农村生活垃圾运至县垃圾填埋厂处理,其余三分之一由于位置偏远,自行就近处理收集来的生活垃圾。

“运至县城,物流费用太高,乡镇很难负担。就近处理,如果在全县10个主要片区就近建造垃圾填埋场,至少要4亿元,乡镇、县里很难负担得起。”张学文介绍。

“财政买单”向“市场化运作”过渡

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目前安岳县正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系统建设,“将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9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将农村生活垃圾通过收集和压缩,全部中转至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为引进焚烧(沼气)发电等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打基础。”张学文介绍。由于项目投资额较大,目前安岳县正转变治理模式,由财政买单转为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资金,目前已有十几家相关企业前来安岳洽谈此项目。

此外,安岳还加大居民参与力度,一方面加大宣传,逐步探索农村垃圾处理费收取制度,另一方面,对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实行定额包干补助政策,“根据人口的多少和产生垃圾量的大小,抽调积极分子,为每个村配备1至4名不等的保洁员,给保洁员适当补助,实现生活垃圾有人清扫有人管理,减少城乡垃圾治理中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新闻推荐

三向拓展 激荡四川现代农业新活力

□本报记者梁现瑞李淼33.2%——这是今年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的同比增长速度,为同期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三倍。数据背后,资本的洪流正源源不断注入四川农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安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安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