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变“金叶” 一洞桥村变身“大观园”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15 01:35 大字

绿树环绕的一洞桥村。

采茶体验。受访者供图

□实习记者 杜铠兵

9月9日,在一片烟雨朦胧中,记者走进自贡市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茶山环绕,良田美池星罗棋布,令人心情怡然。

与眼下这幅景象不同的是,一洞桥村原是省级贫困村,村里的产业发展一直不见起色。近几年来,村里通过不断新增改良茶园,引进优良品种,吸引企业和经纪人参与生产和销售,同时大力发展农旅融合,让原本落寞的一片片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将老百姓的生活装点得越来越美。

产业发展

绿叶子变“金叶子”

“原本这一带都是杂树,既不美观,也没有多少经济价值。”站在生态茶园里,村第一党支部书记龙绍武指着面前的茶树讲起了一洞桥村茶产业的发展历程。据了解,一洞桥村种植茶叶已有悠久的历史,村平均海拔500~550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合茶叶生长。

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管理不完善,配套设施欠缺等原因,一洞桥村的茶产业规模一直较小,种植面积只有2000多亩,且经济价值不高。那时的大家都还没有想到,这普通的茶叶会成为日后增收致富的“法宝”。

为促进产业发展,一洞桥村用一套“组合拳”擂响了提质增效的战鼓。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硬化村路实现户户通,家家接通自来水,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生产生活便利高效;统筹规划促进产业发展,引进黄金叶、安吉白茶、富选9号等优良品种,每年新增改良茶园;重视科技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举办农民夜校等方式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以机采替代手工采茶;积极盘活资源,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进先进企业,拓宽销售渠道,让茶叶卖得更远,卖得更好。

目前,全村已达到茶叶种植面积近2万亩,茶叶机采摘率近80%,每亩经济效益达5000元以上。

“现在茶产业的规模起来了,下一步我想把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品质。”但汉森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经营茶叶已有二十余年的经验。他创立的“牟芽青”茶叶品牌,已经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

农旅融合

小山村成“大观园”

王月芬在村里经营一家农家乐,不仅有茶园、鱼塘可以供休闲,还自己采购了茶叶加工设备生产茶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王月芬下一步还有更大的计划——建乡村民宿。“不仅要游客来了吃得好、耍得开心,还要让他们留得下来。”与记者同行的来牟镇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王月芬的想法与一洞桥村的规划不谋而合。据了解,一洞桥村坚持“文旅兴村”为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集茶文化、历史文化、民俗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文旅村。拟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其中包含手工制茶体验中心、游客休闲娱乐中心,茶叶产品展示厅、“农家乐”一家、高标准观景台2处、停车场所1个。

在青山绿水之间,茶园连绵成片,一行“田园荣州·茶韵来牟”标语十分醒目。据介绍,这是荣县茶旅文化节的主题,该文化节已经连续11届在一洞桥村举办,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制茶大赛、文艺表演、产品展销、农家体验等一应俱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也让来牟茶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行走在茶园便民道上,漂亮的农家小院点缀在茶园中,古树鲜花散落其间,处处干净整洁,宛如一幅水墨画。说起优美的人居环境,现场人员十分自豪。前不久,来牟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便是对眼前的景象最大的肯定。

“等村上的游客接待中心建成了,我要在周围建一片科普茶园,还要移栽一批古茶树让大家欣赏。”但汉森激动地说。对于一洞桥村农旅融合的未来,大家都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新闻推荐

荣县农民漫画“图说”干部体系建设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蒋兵)“把复杂的理论形象化,把长篇的文字漫画化,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耳濡目染易于宣传,这就是‘图说’干...

荣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荣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