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业主这样经营420亩流转地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2-26 06:07 大字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蒋兵)2月20日,经过多日阴雨后的天空露出一丝阳光,荣县长山镇德胜村村民张文君的心情,也和这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咦,还在睡懒觉,出来晒太阳了。”他钻进“天网”遮住的田块,一边用木棍小心翼翼敲打青蛙冬眠的洞穴一边对笔者介绍说,“这片田里还‘藏’着3万多斤孵蛋的青蛙,等20多天把蛋孵化出来后,再卖出这批‘老青蛙’,实现自繁自养。”

张文君今年34岁,本科文化,10年前在云南和贵州从事食品营销,每年收入40万元。2015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辞去高薪的营销工作,回到家乡长山镇,在镇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的协调下,在家乡德胜村流转土地420余亩,开始了青蛙、稻虾、稻鱼养殖。“2018年,因为技术原因,粮食和水产养殖总收入只有480多万元,除去流转费和农资投入等,纯利润只有90多万元。2018年,支付村民务工费就达60多万元,也算帮本村村民就地务工挣钱了哈!”张文君说。

2019年,他咋个规划420多亩地的种养呢?“103亩地是水稻套养青蛙,80亩地是水稻套养龙虾,其余的地是水稻套养鱼类。水稻力争实现亩产1100至1200斤。3万斤冬眠的青蛙就是自繁自养的母本,孵出的蛋就放养在103亩地里;80亩的龙虾养殖田从正月初四开始就消毒了,明天就放虾苗;套养鱼类的田块,年前就放养了鱼苗。”张文君站在田埂上,手指眼前这一大片地介绍。

谈话间,他的手机响了。“喂,我就是张文君……”原来,是配送水稻种的来了。“一共订了300公斤 ‘德优4727’优质水稻种,秧田早几天就整理出来了,月底就要播种,请的农民工正在施底肥呢!为了节省人工费用和增加移栽株数,水稻全部采用机械插秧。”张文君说。

“今年,我调整了养蛙的养殖技术人员,也在去年的基础上改进了养虾和养鱼的技术,希望今年的水稻亩产达到1100至1200斤,总收入达到600万元以上,希望实现粮经双丰收,力争实现2018年没实现的目标。”张文君下足了决心,今年一定要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搏击一把。“帮张老板,不怕拿不到工钱。”看到张文君那股子实干劲儿,务工的村民杨大明等也都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权威专家解析荣县地震:目前来看属于构造性地震

2月25日四川荣县4.9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召开紧急会商,分析研判震情趋势,经专家分析认为:荣县地震原震区...

荣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