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知识问答

雅安日报 2019-02-25 17:13 大字

1. 2月24-25日,自贡荣县接连发生多次4级以上强有感地震,雅安会发生地震吗?

地震以其突发性强、瞬间破坏剧烈、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而列众灾之首。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给雅安造成巨大伤害,给雅安人留下深深伤痕!大家害怕再次发生地震,我们感同身受。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关注地震,实际上是减防灾意识提高的表现。通过认识和了解地震,采取正确方法应对它,是理性和科学的态度。

2. 如果雅安真的要发生地震,会不会提前发布预报?

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包括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内,没有任何国家或机构能够对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给出准确的预报。目前,有关部门主要是对地震多发的重点监视防御区给出中长期趋势预测,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社会上的地震传言,有些就来自研究机构或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能当成预报。预测与预报有显著区别。对于短期临震预报,国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权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方,如果发现明显异常,当地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

3.什么是地震谣言?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言是指没有科学依据、虚构某地将要发生强烈地震并通过非正规途径传播的消息。

识别地震谣传并不困难。只要不是政府发布的,一定不可信。有些谣言比较有迷惑性,比如,有单位或部门声称“政府都已经通知了,马上要地震”。假如真的发布了地震短临预报,政府将想尽一切办法通知到全体公民,绝不会只通知个别单位;再有,一些贴有“洋标签”(即说国外某专家已经预报)的“跨国预报”,有准确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神乎其神。而目前科学根本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此外,有些谣言还带有迷信色彩,就更不可信。

4、制造传播地震谣言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地震预报只能由政府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制造、传播谣言,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如果这种谣言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涉嫌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5. 地震危害这么大,又不能准确预报,那我们该怎么办?

答:简而言之,三句话。“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公众搞明白”。“地下搞清楚”,就是要探明活动断裂的分布,开展好地震小区划工作,科学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建设工程选址和避让提供依据;“地上搞结实”,就是加固改造老旧建筑,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全面提升建筑物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公众搞明白”,就是要长期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只要我们真正把三句话落实好,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6.政府在落实震害防御“三句话”方面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参与防震减灾事业,提高群众减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我们完成了全市地震断裂带探测工作,对主要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有了基本判断。施行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制度,特别加强了对商品房、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监管,在“5·12”、“4·20”两次地震中,各类建筑受损严重,但垮塌较少,基本实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三是建立健全地震应急管理体系。制订了地震应急预案,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和专业抢险救援队,落实了救灾物资和资金储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各种应急演练。全市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不断提高。

7. 除了政府和社会层面,家庭和个人应做好哪些防范准备?

答:一是学习了解地震知识,增强减灾意识。例如,房屋装修不拆除承重墙,家具摆放合理,危险品放置安全等。要了解住房环境,如住房周围有无容易倒塌的建筑物,是否会受到次生灾害的袭击,房外有无安全的避险场所等;二是强化室内防震措施,减少次生灾害。包括检查、加固住房,固定好家具、房顶和墙上的堆放物、悬挂物,检查和排除室内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隐患等;三是制定家庭防震预案,有备无患。主要包括:确定室内避震位置、搞清疏散路线,家庭成员搞好职责分工,准备“家庭应急包”(食品、药品、口哨、饮用水),开展家庭避险演练等等。

8. 地震来了怎么办?

答:地震时人们受到的伤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房屋倒塌、次生灾害、避震不当。我们常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此,地震来临时,要科学避震。

基本原则是:震时就地避险、震后有序疏散。

即:地震时,迅速蹲在卫生间、储藏室、厨房、浴室、内承重墙角等开间小、跨度小、有支撑物而又不易倒塌的地方,或是低矮牢固的桌、床、茶几等家具旁边,用手边一切可用的东西护住头部。如果身处平房或一楼,而且室外又较开阔,也可跑到室外避震。震动结束后,有序疏散到开阔地带。

需要提醒的是,震时千万不能惊慌乱跑,绝对不要翻窗、跳楼。

9、人群密集场所怎样避震?

学校:听从指挥,有序不乱,互相照顾。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蹲在各自的课桌旁,用书包护住头部。待地震过后,按学校划定的路线,有组织地疏散撤离。

工厂:切断电源、火源,就近躲在机床或坚固的设备下,要听从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先躲避,后疏散。

影剧院:千万不可蜂拥逃离,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尽可能避开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地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撤离。

10、地震时在户外就安全吗?

不一定。户外避险,一定要选择安全、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和围墙。尤其是山区,要迅速离开江河水面、山脚下、陡崖边,防止泥石流、滑坡、滚石等次生灾害。

11. 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是地震的前兆吗?

答:地震前,自然界的确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前兆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微观前兆包括地壳形变、地面倾斜、海平面的升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地磁、地电、地温和重力等地球物理场变化等;宏观前兆包括地下水变色、变味、翻花、冒泡,鱼类翻腾跳跃、狂游、成群漂浮水面,动物狂吠、乱咬、乱跑,不进圈、不吃东西等。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经常发生,而地震却是小概率事件。所有这些异常,变化起因都非常复杂。大量证据表明,个别的、孤立的异常自然现象,一般来说都与地震无关。如果发现异常自然现象,不要轻易得出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以讹传讹。正确的做法是:保护好现场,向政府部门报告,让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12.怎样才能消除对地震的恐惧心理?

一句话:理性看待地震,科学应对地震。

1、了解地震。人们之所以产生恐惧,是因为对事物的未知。地震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怕是没用的。只要我们认识它、了解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它,惧怕就会逐步消除。

2、不信谣言。地震不可怕,等地震才可怕。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去预防地震;另一方面,对毫无根据的谣言坚持不信、不传。

3、主动防范。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牢固树立防震减灾意识。主动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掌握必要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

4、科学应对。关键是临危不惧,切勿慌乱。只要按照平时积累的知识,采取正确的自救互救措施,我们就可以有效规避地震带来的伤害。

新闻推荐

荣县高石梯获评“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记者周姝)近日,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的2018“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ldquo...

荣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荣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