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弹性之城吸吐自如

华西都市报 2015-04-08 18:16 大字

自贡局部景观(资料图)

过去几年每逢雨季,总有一些城市被调侃开启“看海”模式。前日晚,自贡下了一整晚雨,早上起来却发现,城市路面几近干爽,如果不是空气较往常湿润得多,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下过雨,而这正是自贡未来打造“海绵城市”建设将要达到的效果。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自贡市规建局了解到,从去年开始,自贡就已经开始积极筹备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曾经自贡“看海”劳斯莱斯“泡汤”

自贡市老城区的地下管网系统,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管道直径等并不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排水系统跟不上城市排水需求、排水管道老化等问题愈加凸显,遇到暴雨天,城区内往往会形成大面积积水。

在内陆城市出现“看海”、“看瀑布”等奇观,自贡早有先例,2012年夏天的一场大雨,自贡妙观寺对面的富台山隧道,瞬间变成“水帘洞”;2013年8月晚间一场暴雨,自贡一酒店地下停车场被淹,里面的20多辆车接受了这场大暴雨的“洗礼”,一辆价值千万的劳斯莱斯幻影也在其中。

未来水资源自由收放与生态城市并进

自贡市城乡规划建设与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该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的构想,融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生态还原、低碳城市、自然调节等改善城市环境理念,提出以新型路面、绿地和水系为主体,转变依赖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成为探索城市以“生态呼吸”实现自我修复的途径。

“海绵型城市”有几个建设要点,首先要配套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建筑物对雨水分级收集利用开始,强化雨水的滞、渗、蓄,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的建设。

这种既能吸收雨水、储存雨水,又能在炎热干旱时释放水蒸气、调节城市温度的海绵型城市,将从根本上解决原来由人为造成的城市对水和生态的阻绝问题,实现降温、防洪、抗旱等效益,“这将是我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迎来的一个契机,是工业化时代城市建设的一次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海绵·区位

先天优势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早在2014年,自贡就成功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并被联合国环境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五家机构联合评为“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自贡有着坚实的生态基础。

根据《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自贡将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要求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中,试图将市域生态打底固化下来,法定化,保护好。把自然生态要素组织到城镇功能结构中来,形成内外联系、功能完善、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明确生态绿线管制要求”,全面梳理“山水园林田”五大生态元素,做到保护山、护住水、建好园、造好林、守住田。为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最大的优势,规划建立一个战略性的自然系统结构,最大限度地、高效地保障自然和人文的完整性、连续性,给城市扩张留出足够的空间。

后天努力 划定30多平方公里试点区域

“将‘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规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二月,自贡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市长刘永湘为组长的自贡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规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充分考虑试点城市的代表性、引导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自贡市划定了30多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包括南岸科技新区、东部新城起步区、东兴寺片区、西山-光凤片区和大安旧城片区,该区域内目前聚居人口为15万人,预计未来聚居人口将达到30万人。

将雨水渗透等作为重点工程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系统、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并与城市防洪规划有效衔接,实施雨水渗透工程、雨水滞流工程、防洪工程等。”该负责人介绍,在《自贡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中,将雨水渗透工程、生态绿地建设、生态驳岸等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

“对新建或对现状路面和人行道铺砌改造,逐步取代原有全封闭的路面铺砌系统;同时,对建筑小区内的屋顶进行绿化,加大雨水渗透。”该负责人解释,雨水渗透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道路可渗透人行道、建设透水停车场、建设透水广场以及绿色屋顶。

此外,生态绿地建设则是将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为下凹式绿地,从而将路面雨水导入下凹式绿地,达到雨水调蓄。项目包括卧龙湖湿地公园、贡井西城湿地公园和釜溪复合绿道示范段等。在湿地的岸边环境设计方面,一定要生态驳岸,绝对不能搞“两面光”、“三面光”。

据介绍,在以上工程全部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城市的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和防洪减灾能力。

海绵·效益

解决雨洪问题引领治水新方向

一方面,有助于解决雨涝等问题,另一方面,为解决自贡水问题提供新思路,此外,将引领自贡未来城市治水的新方向。好处一:吸住集中降水,告别“城中看海”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许多严重缺水的城市,就让约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雨水储存起来;暴雨过后,再让雨水缓慢地流出,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带来城市内涝问题。好处二:利用洪水雨水,进一步节约资源

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是改善城市水循环,其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雨水净化方面,可减轻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负荷,改善河流生态,增强河流自净能力,为水质达标奠定基础。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可减少建成区的外排水量,涵养地下水源,对改善区域气候有积极作用。

当城市成为“海绵”时,降雨时城市吸饱了水,而在干旱缺水时,就可以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损有余而补不足”,让城市将本就珍贵的水资源运用得更加平衡。以北京为例,自打造“海绵城市”以来,仅2014年就累计收集利用雨水量2781万方,相当于14个昆明湖。好处三:生态与经济并重,改善城市环境

通过透水地面的建设,能削减洪峰,延迟洪峰出现时间,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建设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新/扩建调蓄设施,可开发利用雨水资源,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海绵城市与建设项目结合起来,还可改善社区小气候和环境条件,美化居民生活。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另外,“海绵城市”建设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经济效应可观。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周洁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新闻推荐

自贡市三医院举办PCR技术临床应用专题讲座

华西城市读本讯(李星记者陈伯强)昨日,记者从自贡市三医院获悉,4月10日下午,自贡市三医院特邀全国分子生物学著名专家、主任检验师、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学负责人来院做...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