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真的是冤枉廖化了

华西都市报 2014-08-03 20:32 大字

三国游戏中的廖化形象

在成都武侯祠的文臣武将廊中,廖化排在黄忠后面,位居第八位。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俗语,将廖化打入蜀汉二流将领的行列。廖化成为力不从心的代名词,带有贬义色彩。

翻开廖化的战争履历,似乎也印证着俗语中的说法。但在这些失败中,廖化仍上演了如同关羽一样豪情的千里走单骑,如赵云一样刚猛的绝处逢生。甚至在蜀汉迟暮的年代,年过古稀之年的廖化,仍是蜀汉最后的钢铁盾牌。

乱世中有个幸运童年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中记载:“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关于廖化出生的时间,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261年时,廖化、宗预等人已年过七十。由此推论,廖化的出生时间应该在190年左右。

年轻的廖化生长在一个动乱的年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曾用“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来评价这个时代。

廖化童年时期,黄巾起义的余波让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廖化是襄阳人,东晋著名历史学家习凿齿的老乡。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中说,廖化家曾经“世为沔南冠族”,沔南大约在现在湖北洪湖一带。廖化幼年时的家境不错,而且在乱世中,生在了一个好地方。

190-200年,刘表入主荆州,暂时结束了当地盗贼猖獗、私人武装相互征伐的局面,荆州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稳定。在这10年中,关西、兖州、豫州等地的千余名学者投靠荆州,使当地成了一个贤人辈出的大型人才熔炉。

在廖化接受启蒙教育的年代,出现了大量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才。这些人中有马良、马谡、向宠、董恢等人,再加上稍长几岁的庞统,在刘备入主荆州后,这批人才大多成为蜀汉的脊梁。

在这一点上,刘备真的要感谢刘表。刘表为启蒙教育创造的良好条件,都被刘备沾了光。这些史料也证明,廖化在年幼时有着想当不错的教育环境。

初为文官的廖秘书长

和老百姓心中大胡子将军的形象不同,廖化是以文官的形象进入仕途的。

《三国志》中记载,廖化最早的官职是关羽的主簿,这个官职相当于关羽的秘书长。主要工作是帮助关羽典领文书、办理事务等。这样的官职,必须得有想当的文字功底才能胜任。

在关羽统领荆州时期,廖化还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廖化仕途的起点并不低,司马懿给曹操当主簿时,差不多30岁了。青年官员廖化,在这段时间积累了不少的政治管理经验。因此,后来成为武将的廖化,也一直是个儒将。

廖化这个秘书长没干多久,东家就遭受了严重的打击。219年,关羽遭遇东吴袭取荆州,作为文官的廖化,被迫归属东吴。无可奈何的老骥伏枥

258年,蜀汉迎来最后一个年号——景耀。魏将诸葛诞在淮南反叛司马专权,姜维幻想蜀国和诸葛诞能两面夹击完成对魏国的讨伐,继续不顾国力空虚北伐用兵,最终因诸葛诞兵败身死而撤退。

这些年中,廖化经历了对姜维穷兵黩武的绝望,发出了人生中最后的感慨。

262年秋天,已用兵成瘾的姜维再度北伐,廖化终于忍不住发飙了。《三国志》中说:“景耀五年,姜维率众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今日之事也。”

廖化慨叹,他曾在作战中败给邓艾,深知姜维比邓艾差出那么一点点。已经年过七十的廖化,不得不发出穷兵黩武必自取灭亡的感慨。

我们可以想象,廖化说出这番话时老泪纵横的表情。他引用的“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是《诗经·小雅》中的诗句。这句话的全文是:“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为何我如此生不逢时,苦难不早不晚地全部降临在我的头上。

果然,姜维在出军后,被邓艾击败,退驻沓中。这给了宦官黄皓弄权的借口,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蜀汉内部权力阵营的分裂,为灭亡敲响了丧钟。

忠烈廖化 千里走单骑

《三国演义》中,关羽杀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与刘备汇合。这段故事后来成为传统川剧的经典曲目之一。

历史上,廖化也曾上演过一场千里走单骑的壮举,甚至比关羽千里寻兄的故事还要精彩许多,是不是感到很意外?

廖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闪光点,就出现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后。我们即将问您讲述的正是廖化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廖化千里走单骑的事迹,我们拿他的故事和关羽作一下对比。

民间流传的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大约发生在200年。这时的关羽39岁,经历过许多大大小小的的战役。小说中描述,关羽在杀颜良斩文丑后,挂印封金,弃曹操而去。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过五关斩六将后,渡过黄河与刘备相会。

正史中,只记载了关羽辞别曹操的一段史实,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记述。当时,曹操基本上是无条件放关羽走的。民间关于关羽的经典传说,主要是基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羽走的这条路很不靠谱。三国时代,黄河尚未改道,黄河的主要渡口位于现今河南滑县一带。如果关羽从许昌出来直接奔赴黄河渡口滑州,只需要走400里路,中间大多是一马平川,根本不需要跑去闯关杀人。

但罗贯中这位路痴,非要逼着关羽往西北走,首先经过东岭关(现在河南白沙水库附近),然后直奔已被董卓一把火烧掉的洛阳“朝圣”,在关羽眼前的是五岳之一的嵩山,以及从黄土高原高落差奔腾而下的黄河之水。就这样,精通地理的关羽走了几百里路后,才发现走错了方向。又一路向东,带着几百号人,沿着黄河杀将过来,过洛阳、汜水关、荥阳,杀到官渡之战的战略要地黄河渡口,高调地全身而退。

显然,这样的路线全都是罗贯中虚构的,是理想主义的产物。

关羽失败被杀后,廖化被迫从属于东吴。《三国志》中,这段事实被这样记载:“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这段话的意思是,关羽失败后,廖化采用装死的办法骗过所有人,带着老妈昼夜西行,归还蜀汉。直到夷陵之战时,才在秭归和刘备相遇。虽然正史对廖化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记载得十分简短,但仔细想想,廖化的千里走单骑,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壮举。作为降将的廖化,肯定是被东吴重点关注的对象。虽然史书中没有说他是如何装死骗过所有人的,但在这其间,他必然受过很多苦。想想当年,孙膑为装疯骗庞涓所耗费的工夫,装死肯定是更难的。

装死成功后,廖化带着老妈昼夜西行。关羽失荆州是219年冬季,刘备占领秭归大约是222年春季前,廖化在路上差不多整整走了两年!这样的忠贞,在三国中可以说十分罕见。

秭归是沿长江进入益州的门户,荆州长江水路附近的地形复杂,杂居着蛮族,充斥着各种盗贼。在这样的情况下,廖化西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刘备看到廖化后,很高兴。史书中说是“大悦”,君主与将领之间或许说了许多推心置腹的话。刘备大概感觉廖化确实十分仗义,就封他做宜都太守。

宜都大概是现在湖北宜昌的部分地区,也正是刘备刚刚在夷陵之战中打下来的一个地区,更是战争的前线。刘备这个册封很有意思,他或许认为廖化的千里回归是个吉祥的征兆,开心之下,就封了廖化当太守。

西归后进入军旅生涯

廖化受领宜都太守后,几乎没在太守的位置上呆过一天,因为夷陵之战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廖化第一次以武将身份进入历史。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说:“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廖化刚刚千里回归,来不及休息,就成为战争中一支部队的指挥官。

222年闰六月,天气炎热,刘备所依仗的荆州军主力在一把大火中丧失殆尽,冯习、张南、傅肜战死。在两年中都不停赶路的廖化,未能用一场胜利迎接自己的回归。

在掩护大军西撤的军营中,廖化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冬天。223年春天,刘备溘然长逝。廖化没有回归文职,继续着军旅生涯,成为丞相的一名参军,变成了中级军官。随后,廖化经常被安排在边疆参与战事,历任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西归后,廖化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发挥才干。《三国志》中说,就在刘备逝世的那一年,诸葛亮想推举蒋琬为茂才,蒋琬坚持把名额给廖化等人。可见,廖化已在蜀汉政权中确立了自己的人望。

徒劳无功的峥嵘岁月

夷陵之战后的20年中,蜀汉政权在国力空虚的情况下,仍然执着于对外战争。廖化一直兢兢业业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史书中对廖化人生中这一黄金年代的记载寥寥。在接近知天命之年时,廖化所处的蜀汉政权走向了衰败。

238年,蜀汉改元延熙,大赦,立刘璿为太子。这一年,司马懿大举进军辽东,击破公孙渊,拔掉魏国身后的最后一颗钉子。步入老年的孙权越来越迷信,自称看到了传说中的瑞鸟改元赤乌。

魏国空前强大和蜀汉久战空虚、东吴日渐衰弱,形成鲜明对比。廖化仍希望通过一些微小的胜利,改变蜀汉边疆所承受的重压。此时的廖化,犹如一个被困住的狮子,难以改变天命。

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但兵力分散的弱点暴露,游奕的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廖化抓住机会进攻,击败游奕,王赟也在交战中箭身亡。

这是正史中唯一 一次记载廖化参与的正面战争,这是蜀汉政权在陇西一带与魏国数十年鏖战的微小一战。靠着智谋,廖化确定了小型战役的胜利。

陈寿评价廖化说,廖化在战斗中一直以“以果烈称”,是一位果敢刚毅的将领。经历过夷陵之战和数十年边疆战争的廖化,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自夷陵大败后,蜀汉已失去战略上的主动,他所打的这些战争,不过是一些徒劳无功的努力罢了。

死不瞑目的最后奋战

回想廖化的一生,初入仕途,遭遇荆州溃败;千里西归,见证蜀汉走向衰亡的转折;在边疆打了几十年的仗,却未能前进一步;即使看到蜀汉走向灭亡的命运,也无法作出任何改变。这种绝望,真是令人落泪。

就在廖化发飙姜维后的第二年,司马昭兴兵伐蜀。此时的廖化,已是蜀汉右车骑将军,相当于蜀汉军队的“二把手”了,可这样的官位又有什么用呢?在廖化心中,只有战死沙场,才是寻求解脱的唯一期望。

当廖化和姜维在剑阁死守,几乎要将钟会打退时,却传来诸葛瞻战死、刘禅投降的消息。廖化和姜维不敢相信,引军赶到广汉一带探查消息,收到的却是刘禅投降的敕令。

史书中这样描写姜维、廖化等将领的愤怒:“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闻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已经暮年的廖化,无法战死沙场,只能把剑砍石对天慨叹。

蜀汉灭亡后,廖化死在迁往洛阳的路上,死不瞑目。

廖化入蜀后,廖姓一直是蜀中的望族,绵延至今。对这样的英雄,真的不能仅用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来评说。

那句俗语的真正含义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用来指“因为没有杰出人才,只能任用平庸者担当重任”,这个俗语带有很深的贬义。

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蜀汉晚期,蜀汉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得让已经70多岁高龄的廖化出来担当重任当先锋。这个俗语的真正含义,是讽刺蜀汉后期人才的青黄不接,不是廖化无能!

纵观廖化一生,他所经历的战争,几乎都见证着蜀汉的失败。青年时代,他在夷陵之战的烈火中无奈突围;风华岁月,他在北伐中原的雄心中力战无果;英雄迟暮,他在蜀汉的灭亡中最后一战,留下生不逢时的慨叹。

我们在采访廖姓研究者廖名龙先生的过程中,谈到廖化时,他说:“我们后人应该这么评价廖化:蜀中有大将,廖化是先锋。”

廖姓故事

自贡燊海井廖姓人开凿的

自贡的著名旅游景点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开凿的超过千米的深井(1001.42米),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燊海井当时的主人是谁,一直是让学术界头疼的难题。根据现有的线索证明,燊海井不属于自贡盐业的四大家族。

廖名龙说,2013年底,他在自贡遇到80岁的宗亲廖子良。廖子良提供的祖先世系资料表明,燊海井是他的祖辈开凿的。

1825年,廖氏三兄弟廖燊玉、廖海玉、廖富玉请了很多工人开始凿井。当时没有机械设备,全凭人工操作,耗时10年。一家人为凿井家财耗尽,实在无力再开凿下去,就解散了所有工人,只留下来一个叫李三公的人看守。

一天,李三公坐在井边吸烟,掏出火石、火铲打火。打火时,火星溅在了井口上,“嘭”的一声,井口被点燃了。廖氏兄弟看到熊熊烈火,知道井已凿穿,后来这口井又产气又产盐。

为纪念廖氏兄弟,这口井取创始人廖燊玉、廖海玉兄弟名字中的燊、海二字,所以叫燊海井。

读者互动

寻根读者发问微信订阅号发烫

一周以来,通过微信公众订阅号“四川百家姓”(scbaijiaxing),读者向我们提出了数百个问题,大部分都是希望能了解自己所在姓氏的情况。在此,我们作一个统一答复:有些姓氏,我们之前的报纸已经刊发了,请读者通过本报电子版搜索阅读;有些姓氏,我们已经采访了,正在组稿中,将陆续报道;有些姓氏,我们正在联系相关的姓氏研究者。读者要想不错过所在姓氏的报道,最好的办法,一是每周末阅读本报,二是持续关注微信订阅号“四川百家姓”。

还有读者想了解胡姓、杨姓、吴姓、钟姓、张姓、唐姓、何姓、蒋姓等。如有能解答以上问题的读者或专家,请与本报联系。

如想了解更多姓氏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订阅号“四川百家姓”,该订阅号在每个工作日都将推送丰富多彩的姓氏知识。

如果您的家族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要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想把对姓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出来,如果您想得知自己所在姓氏的根源和故事,如果您想寻找在川宗亲家族,欢迎拨打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028-96111。

华西都市报记者崔燃

新闻推荐

两校被评为省级防震示范校

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已致617名同胞遇难(截至8月9日),在痛心和缅怀之余,或许我们应关注在地震来临之时,我们是否有足够的避震应急知识来应对。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自贡市教育局安全法制科了...

自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自贡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