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井盐的“显赫身世”
蜿蜒山野的输卤竹笕。
自流井盐场王三畏堂“富昌美盐号”的银行支票。
□陈桥 文/图
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千年古县富顺拥有三张非常靓丽的历史名片:盐之源、才子乡、豆花城。可是,由于诸多原因,连很多富顺人至今对家乡“盐之源”的基本情况都缺乏了解,有的甚至还把富顺井盐历史与自贡井盐史混为一谈。也难怪,在今天的富顺境内,除在县城“黄桷树”(老盐井街口旁)有井架及“古井咸泉”碑墙建筑外,实难看到更多与富顺井盐相关的历史文化符号。
壹
“富世盐井”的由来
井盐凿井技术肇始于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穿凿广都(今成都市双流区境内)盐井。据研究,广都盐井的开凿时间应在公元前255至公元前251年之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李冰穿凿广都盐井的成功,创立了井盐凿井方法,开创了井盐生产方式。此后,凿井采卤生产井盐的地区越来越多。资料显示,秦朝时,四川仅3个县有盐井生产记载。到汉代,盐井开凿区域逐渐扩大,计有四川巫县、临江、朐忍、汉发、南充国、成都、广都、郪县、南安、牛郫、什邡、江阳、汉安、南广、定笮、武阳、临邛、汉阳等18县。其中,江阳属地的富顺,在东汉章帝时期(76—88),就在今富顺县城开凿了第一口盐井。因该井产盐多、获利大,被人们誉为“富世盐井”。
川盐征榷自唐始,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至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富义县已有盐井8所;富义盐井“月出盐三千六百六十石”,富义盐井等“每年税额即达1858贯”,占川盐课税的23%。五代至宋初,“官自鬻盐”,实行盐专卖。入宋以后,其经营管理方式“大为监,小为井,监则官掌,井则土民干鬻 ,如其数输课”。四川据此先后设立十监,富顺名列其中,设为富义监。北宋时期,富义监(太平 兴国元年改名为富顺监)掌管的大小盐井有 6处,年出盐货达30余万贯。
贰
“盐都”遐迩闻名
至明代,富顺盐业稳中求进,井盐生产发展明显。明王朝统一四川后,朱元璋便立即着手整顿四川盐业,在成都设置四川茶盐都转运司及全套管理机构。经过15年左右的调整和恢复,先后设置包括富义在内的15个盐课司,以管理四川各产区的井盐生产,并对盐政法规多次进行调整,旨在推进川盐生产。如此的社会经济环境,让富顺井盐生产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洪武年间(1368—1398)富义等一十三井盐课司盐一百八十万八千 斤 ”,弘 治 年 间(1488—1505)“富义等井盐课司盐三百六十七万九千二百七十二斤”,正 德 年 间(1506—1521)富 顺 即 征 银9676.51两,荣县征银3137.01两 ,两地占全川盐税总额(71460.72两)近18%。由此表明,明代前期富顺盐业发展速度十分罕见。
明正德以后,富顺以富义盐井为代表的盐井群遭淡水渗溢,盐泉枯竭,渐次坍塌废弃。这时,勤劳聪慧的富顺人,“在不开新井便不能补旧课的情况下,在富顺县城以西90多里的荣溪水滨发现了新的卤源”,开凿出富顺历史上以自流井为代表的一批新盐井,富顺井盐生产成功实现“西移”,为富顺盐业产业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富顺开凿出的以自流井为代表的新盐井,位于当时富顺境内的釜溪河西岸火井沱浅滩处。这个地方盐卤、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经过数十年的开发,便凿成380眼盐井及众多天然气井。到明天启年间(1621—1627),自流井一带已是一个井灶星罗棋布、天车鳞次栉比的新盐区,“正是由于以自流井为代表的盐井的开发,宛若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在四川的西南部,一个以‘盐都’遐迩闻名的城镇,开始崛起”。这也是历史上发现“自流井构造”(有天然气、盐卤并存的盐井)并首次获得“浓汪卤水”的记录。富顺井盐再度发展情况,以《盐井赋》形式记入 了清段玉裁编著的《富顺县志》中。至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在富顺的自流井地区有盐井8680口(1802年四川的盐井总数共9296口),“自流井逐渐成为全省的盐业中心”。
叁
富顺井盐的贡献
近代历史上,富顺井盐曾有过很多重要贡献。
一是富顺盐井西移,为自贡建市奠定了重要基础 。 清 康 熙 十 九 年(1680),清政府第二次平定四川后,一系列诸如减免井盐课税、鼓励移民入蜀、推行务从民便等较为宽松的政策,使富顺井盐业迅速恢复并有所发展。加上新盐区的盐卤浓、成本低、运道便,盐产量逐年增加,使利用天然气制盐的前景被看好,陕西、山西、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商人和劳动者纷纷来到自流井。他们带来大量资金与先进技术,与本地的井盐生产、经营者共同开发自流井气水田,使自流井盐业迅速恢复、发展。盐业兴盛,促成富顺所管辖的自流井专掌盐务县丞署的建立。自此,自流井又先后被称为富厂、富荣东厂。直至1939年,与贡井(亦先后被称为荣厂、富荣西厂)组建为自贡市。
二是盐岩井的发现,推动了自贡地区机械化汲卤的实现。清光绪二十年(1894),在富顺盐场小有投资的盐商李伯斋,应熟人之邀,接手淘办陕西商人近期遗弃的盐井——广源井。该井地处大坟堡(今自贡市大安区)一个叫杨家冲的地方。当时,凡在大坟堡区域的盐井,一般所产都是黄卤,故盐产量不高,且每当开凿到2200—3000英尺深时都会碰到一种叫“豆沙岩”的崖层,常导致盐井内壁坍塌。李伯斋接手的广源井亦同样如此。一天,凿井工人看到所淘出来的崖石碎渣中有一些白色颗粒物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下意识地拿起品尝,结果发现竟然有咸味。随着凿锉日深,白色颗粒物越来越多。这一发现,引起李伯斋的注意。他断定,在接近井底的某一位置存在着一个盐储量丰富的盐层。后经溶解验证,那些易造成井壁坍塌的“豆沙岩”崖层,是含量约93%的纯氯化钠。仅在大坟堡,其分布就超过1平方英里,有13—20英尺厚,盐卤总储量达1000万吨。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发现!于是人们就通过向盐岩井内不断灌入清水溶解井内盐岩,再不断汲出盐卤熬盐。后因盐岩井的增多,便催生了自流井盐场机械化汲卤的出现和普及。
三是首次川盐济楚,突显富顺井盐的重要作用。清咸丰三年(1853),因太平军建都南京 控制长江下游航道,淮盐无法沿长江上运,湘鄂大地的人民饱受淡食之苦。清政府饬令川盐济楚,允许川盐行销广阔的两湖市场。这一特殊政策,使富荣盐场获得了一次快速发展的契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自贡讯(李峰平记者陈家明)近日,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富顺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富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顺县这个家。